10月2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以下简称“第四套生命表”),这也是我国第四套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第四套生命表能更加科学地反映实际风险状况,提升人身保险业风险管理水平。
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对保险机构至关重要,它作为人身保险业的基石和核心基础设施,为保险产品的定价、准备金评估以及现金价值计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确保了行业的稳健运行和“保险姓保”功能的实现。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日发布《关于做好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规范人身保险产品费率厘定对生命表的使用,要规范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对生命表的使用,要规范分红保险红利分配对生命表的使用;同时,要强化保险公司精算工作的主体责任;此外,要积极发挥精算师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
中国精算师协会表示,2016年12月份,原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在促进人身险产品科学定价、提高保险业风险防范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预期寿命持续延长,保险人群死亡率呈现出新的变化与趋势,原有生命表已不能科学地反映实际风险状况,制约了人身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保障水平的提升。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精算师协会组织行业力量,在全面收集数据、深入经验分析、充分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编制完成了第四套生命表。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四套生命表的发布将使得相关数据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提升险企风险管理水平。从对人身险产品的影响来看,使用第四套生命表之后,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定价有望下降,但养老年金保险的定价则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整体来看,第四套生命表主要包括三方面成果:一是全新编制了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充分反映保险人群最新死亡率经验变化,体现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和非养老类业务二表适用业务的当前发生率经验,为人身险产品定价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切实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二是首次编制了单一生命体表。首次以被保险人证件号而不是保单号为线索,跨公司和险类研究单一生命体死亡率,切实反映保险人群个体生命规律,提升与人口死亡率的可比性,加强与人口死亡率的比较研究。三是系统总结项目经验成果。将形成《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编制报告》及《国民人口老龄化应对教育读本》,针对不同受众,多维度展示生命表项目成果,为行业内外提供多层次、多维度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随着人们寿命的逐渐延长,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在持续发生变化。最新的第四套生命表将提升人身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