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10月28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3家新注册企业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坚实一步。作为一项关键制度创新,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战略支点。
进入2025年,A股市场展现出蓬勃活力: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关口创十年来新高,A股总市值破百万亿元,两融余额屡创新高,投资者信心得到有力提振。此轮上涨行情以科技板块为核心驱动力,直观反映出资本市场对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
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正是资本市场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生动诠释。实践中,监管部门、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相向而行、协同发力,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体系,有效拓展了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显著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内在韧性与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持续优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私募创投等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共同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其中,科创板层面,监管部门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显著提升对硬科技企业的精准服务能力;创业板层面,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并将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北交所、新三板层面,北交所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定位,持续优化机制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监管部门还将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
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改革举措,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和功能日益完善,各板块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路径更加清晰,系统性地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在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提升服务质效,强化专业把关,切实履行“看门人”职责,成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具体来看,券商聚焦科技型企业全周期融资需求,优化投行服务流程,强化行业研究与估值定价能力,精准匹配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多元化资本市场工具;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执行审计准则,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保障信息披露质量;律师事务所完善企业治理架构与合规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提供法律保障。三方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共同优化完善资本市场服务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金融服务根基。
同时,在资本市场加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投资者结构也正发生深刻变革。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通过专业化的价值发现能力和中长期资金供给,为优质科技型企业提供持续且稳定的资本支持。这一结构性的转变,不仅优化了市场资金供给格局,更通过资本导向有效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前沿集聚,逐步构建起“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资本基础。
10月28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确立了行动纲领、提供了根本遵循。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未来资本市场制度系统性优化、功能整体性发挥,必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