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梁银妍
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需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中国证监会党委日前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强调,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充分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在业内人士看来,“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稳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十五五”期间,随着改革举措渐次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望更加包容、协调、贯通,并逐步成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关键枢纽。
推动板块改革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北交所设立并高质量建设,新三板改革持续深化,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股权市场稳步发展。
同时,各市场板块定位明确,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有机联系的格局逐步形成。其中,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区域性股权市场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和上市规范培育功能。
数据显示,2025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近五年,九成以上新上市企业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新三板累计向沪深北交易所输送上市公司740家。
“这种差异化布局打破了‘单一上市标准’的桎梏,实现了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硬科技’龙头的全周期资本覆盖,让资本精准流向创新领域,同时通过转板机制形成‘培育—升级—退出’闭环,为经济转型注入长效动能。”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
更好支持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茁壮成长,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了科创板“1+6”政策举措,并提出“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6月以来,“两创板”已新受理5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10月底,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3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体上市,成为首批增量的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公司。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改革,展现了资本市场从试点示范向“体系协同”深化演进的方向。科创板通过“1+6”系列改革举措,如设立“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显著提升了对硬科技与前沿产业的包容度和覆盖面。与此同时,创业板深化改革将在此基础上优化上市标准,精准服务成长型创新企业,与科创板形成错位发展、竞合共进的格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同时,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
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政策举措延续了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改革主线,同时又聚焦于解决现有直接融资体系与科技创新企业需求间的错配。
可以预期,随着板块改革纵深推进,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质效将有望进一步提升,资本活水将更精准地引向科技创新最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