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9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创新,合作,开放——全球经济重构中的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论坛上,一场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精准赋能中小企业”的圆桌对话凝聚共识:金融机构正从“传统服务者”转型为“全周期陪跑者”,北交所已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主阵地,而“耐心资本”与深度服务则是激发科创活力的关键。
从“单点服务”到“生态共建”
“一次握手,一生陪伴”,财通证券董事长章启诚以一句凝练的表达概括了券商服务理念的转变。他介绍,财通证券创新推出“1+3”服务模式,即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全周期陪伴、全集团赋能、全生态链接”的服务体系。“我们打破‘客户围着牌照走’的传统逻辑,推动‘牌照围着客户转’,实现一个账户、全业务响应。”他提到,财通证券通过“投行+投资+投研”三投联动,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十年时间陪伴斯菱股份、运达股份等企业实现从潜力股到行业龙头的蜕变。
东吴证券董事长范力表示,北交所四年来已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与“塔基”,而券商须以“根据地战略、特色化经营、市场化考核”三大法宝精准发力。他分享了苏轴股份、零碳新材等案例:“北交所的包容性制度让老牌国企焕发新春,零碳新材从申报到上市仅用半年,市占率、利润、股价实现三个翻番。”
在这一转型中,中小券商如何突围?开源证券董事长李刚说:“我们的答案是差异化与特色化。”他表示,开源证券聚焦中小企业,以“种树理论”布局长期成长,将薪酬激励与管理框架适配北交所企业非线性增长特点,推动投行从“可通过性”向“可投性”转变,研究从“卖方逻辑”向“买方视角”升级。
“耐心资本”与价值发现
面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本与人才瓶颈,企业代表呼吁“长期主义的资本支持”。中科星图董事长胡煜坦言,商业航天领域需要持续投入与耐心。他举例说,马斯克的星舰已实现回收,我国今年才首次试验可回收火箭。科技发展需要时间,更需要资本的“耐心、决心与信心”。
合众伟奇董事总经理付勇对此感同身受。他坦言,轻资产科技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尽管普惠政策提供了一定支持,但贷款规模小、利率高,难以覆盖研发投入。”他表示,登陆新三板后,企业信用背书增强,获得了国有大行信用贷款,而北交所试点定向可转债更为长周期研发提供了新渠道。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康乐表示,北交所企业普遍面临“流动性风险、盈利波动风险与研究覆盖不足风险”三重挑战。他提出,公募机构可通过“多发产品、深化研究、引入优质企业”破解困境:“2023年成立的18只北交所主动管理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40%,相较北交所指数同期涨幅40%,超额收益近90个百分点。”他呼吁券商加强北交所研究覆盖,同时表示自身也将对北交所研究机构给予佣金倾斜,共同构建研究生态。
构建“资本—产业—创新”良性循环
与会嘉宾普遍形成鲜明共识——金融服务需从“交易导向”迈向“共生导向”。各市场参与方也展现了构建金融服务生态的共同决心。
章启诚表示,财通证券正推动“百千万”产融协同行动,组建数百人“三投”团队,联动数千家机构。“我们同步还跟地方园区共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计划到‘十五五’期间省级以上的高新区、经开区,我们要全部现场入驻综合团队,一起为园区企业提供从内部治理到外部拓展的全方位、全要素支持。”章启诚说。
范力认为,北交所正成为“资本市场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而券商需坚定践行“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使命。李刚也强调,“中小券商的使命是深耕土壤,让更多‘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付勇对北交所创新工具充满期待:“北交所试点定向可转债的市场,意味着公司以后在开拓新的业务模式,进行周期比较长的研发投入的时候,多了一个非常给力的融资渠道。”同时,他也肯定了资本市场对人才吸引的帮助:“公司现在已经登陆了新三板,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工具丰富人才激励的手段,不断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随着北交所改革深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券商从传统通道服务向全生态服务转型,公募基金从单纯投资向价值发现与流动性提供双重功能升级,企业从被动接受融资向主动运用资本市场工具转变,将共同构成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良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