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蓝图又有科技加持。10月28日-30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如何借力大数据重构海洋产业决策逻辑,成为本届海博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海博会上了解到,深圳正从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海洋治理等多个维度发力,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全力加快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从政策层面看,深圳近年来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及其实施方案、《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 年)》《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涉海市场主体超11万家,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也由此迎来战略机遇期。
但是,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门类多、链条长、数据散”的痛点突出:高质量数据获取难、产业链信息碎片化,严重制约决策效率。

面对产业困境,海博会期间,在OIT2025第四届海洋电子信息高峰论坛上,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深国创中心)发布了DIKI海洋产业智能分析平台,意在以数据驱动破解决策难题,重构传统智库服务模式,以精准决策推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从“蓝色潜力”转化为发展实力,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破解上述“门类多、数据散”等问题?深国创中心相关技术人士在论坛上介绍,平台依托14大类核心要素库与开源情报库,构建覆盖机构、专利、人才等多维度的数据矩阵,数据源自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目前海洋产业特色数据总指标达301个、类别6项,从源头打通数据供应通道。
数据又如何驱动决策行为?对此,技术人士进一步阐释,针对政府、企业、投研机构,该平台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其中,政府部门可通过“产业运行分析”实时掌握区域产业发展指数,精准制定扶持政策;企业借助“专利分析”“供应链追踪”功能洞察技术脉络,规避合作风险;投研机构依托“投融资动态”“舆情监测”数据挖掘投资机遇。平台则以产业链视角覆盖500余个关键节点,实现从水下电机到船舶电推系统的全链条数据追踪,推动决策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佐证”。
据记者观察,按照本次海博会释放的信号,深圳将以数据为笔,为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描绘更精准的“决策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