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5上海·北京重点产业合作推介会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京沪两地的政府部门、企业界、金融投资界、工业和创新园区以及有关商会组织的500多位人士出席推介会。会场内外洋溢着轻松友好的交流合作氛围。

上海市经信委负责人推荐五大产业领域。
上海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了上海市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布局。上海是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2024年GDP达5.39万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全球城市第五,规上工业总产值3.94万亿元;上海的GFCI全球金融指数排在全球第八,上交所IPO金融全球第一,有持牌金融机构1782家;上海市全球最大的口岸城市,202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4.2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电子商务交易额、首店和旗舰店数量也排全国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300多个航点;上海有高新技术企业2.5万多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个。
他结合京沪产业特点,推荐了投资上海的五大产业领域,并扼要介绍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
一是人工智能产业。这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高地,2024年产业规模4000多亿元,集聚了超350家人工智能企业,人才总量近30万人,累计已有92款大模型备案。
二是集成电路产业。这是上海综合经济实力最高的产业,2024年产业规模3900多亿元,拥有1200家企业,人才总量30万人,分别占全国的25%和40%。
三是电子信息产业。这是上海综合实力、创新力在全国领先的行业,2024年产业规模8800多亿元,集聚了1300多家企业,布局了下一代通讯技术、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领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去年营收1.8万亿元,有4000多家规上企业。
四是汽车产业。这是上海的支柱产业。2024年产业规模7035亿元,集聚了9家整车企业、600多家零部件企业,高端人才有15万人。去年汽车产量18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产量122万辆,上海以160万辆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居全球首位。
五是高端装备产业。这是上海高端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上海也是中国高端装备产业的全能选手。2024年产业规模7000多亿元,重点布局了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船舶海工、能源装备等领域。
随后,上海市嘉定区、徐汇区、杨浦区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的区情、产业体系、空间载体和政策服务情况。
嘉定区聚力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引领性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嘉定汽车产业规模超7200亿元,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4500多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950亿元,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近500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366亿元,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1800多家。围绕以高品质园区建设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嘉定区通过突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产业集聚度较高的重点园区,形成“3+16”特色产业园区体系,19家特色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7平方公里。嘉定区集成市区两级产业、科创、人才等政策,并根据主导产业特色,制定了细分赛道产业政策。同时叠加张江政策、新城人才、虹桥总部等特色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最大支持。
徐汇区加快推动城区空间转型、功能拓展、产业升级。布局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五大功能区”,构建高水平创新载体,打造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目前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全区有20个高质量孵化器,建成全国首个区块链技术创新生态集聚空间“数链空间”和全国首个AI+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智仪空间”。徐汇区着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生命健康、专业服务、科创金融五个重点产业,前瞻布局未来制造、区块链、低空经济、合成生物、量子科技、先进核能等X个未来产业,加快建设1+5+X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徐汇区构建了“功能性政策+专项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的新一轮产业政策体系。
杨浦区构建“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做强在线新经济、创意设计、智能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并且紧盯人工智能、科技服务、生命健康和绿色低碳四大未来赛道。杨浦区拥有长阳秀带、创智天地、长阳创谷、互联宝地等20余家科技园区、近60家特色众创空间,同时有美团上海科技中心、抖音滨江中心、哔哩哔哩新时代产业园等特色高端商务载体。杨浦区实行"1+N“新一轮产业政策体系,”1“是指集成式政策工具箱,即建立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指引》 。”N代表产业专项政策矩阵,覆盖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链。
会上,上海市经信委部门负责人解读了上海市的产业发展政策,投资上海·北京商协会战略协作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