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暖心饭,十五载邻里情。10月29日,经过精心装修的江宁路街道常德路社区食堂重新开业,成为江宁路街道为老服务的新起点。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常德路社区食堂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扎根社区超过15年,不仅是长者日常用餐、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更在保基本、保刚需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多年来,食堂日常每天送餐量均达到400客,特殊时期曾增至500客,切实解决了社区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的就餐难题。 “我有糖尿病,一般的东西不敢吃,但他们准备的低糖餐,我可以放心吃。”一位在食堂用餐多年的李大爷表示。
本次改造不仅优化了用餐环境,更增设了适老化设施,让“一碗暖心饭”吃得更舒心、更安心。升级后的食堂严格把控食材采购、加工环节,确保菜品新鲜、营养均衡。在优化环境方面,就餐空间更宽敞,动线更合理,新增无障碍卫生间等适老化设施;在保质增量方面,在原有送餐服务基础上,食堂拓展了堂食功能,增加菜品数量,并自重启之日起新增晚餐供应,更好地满足老人多样化用餐需求;在服务升级方面,食堂未来将根据老年群体需求变化,持续优化服务内容。除日常餐饮外,社区还计划以此为平台,开展健康义诊、文化娱乐等各类老年活动,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 “我们将不断优化服务,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如志愿者送餐、健康饮食讲座等,进一步拓展老人饭堂的服务功能。”相关负责人说。
启动仪式上,江宁路街道副主任蒋燕表示, 社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长者食堂是其中重要一环。为促进食堂服务的持续优化,食堂在重启前已开展多轮菜品意见征求,广泛听取老人建议。
活动现场还特别组建“银发品鉴官”队伍,又一村党总支书记徐亮、武定坊党总支副书记管文君为首批品鉴官颁发聘书。未来,品鉴官将定期对菜品口味、营养搭配等提出宝贵意见,助力食堂服务不断升级,让长者成为食堂真正的“主角”和“参谋”。
活动当天,食堂还为每位前来就餐的老人免费赠送寓意健康长寿的“重阳面”,传递“幸福长长,健康久久”的美好祝福。“今天又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吃饭聊天,太开心了!”一位正在用餐的大爷笑着说。
本次常德路社区食堂的升级重启,是江宁路街道积极对接上海市及静安区2025年养老服务发展目标的具体实践。今年,静安区推动助餐服务提质增效,支持街镇打造一批集膳食加工、集中就餐、营养指导、健康宣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社区长者食堂。常德路社区食堂新增晚餐服务、拓展健康饮食讲座等举措,正是响应这一方向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