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昌校宇)近3年,A股市场自2023年的震荡下行逐步转向2025年的结构性行情深化。尽管未出现全面普涨,却为主动权益基金提供了检验投研实力的契机。据中国银河证券最新发布的《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评价》榜单,截至9月30日,近3年全市场主动股票投资算术平均收益率超30%的基金公司达22家。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主动权益基金在分化行情中的突围能力,更折射出一批公募机构凭借对产业主线的精准判断,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了业绩突破。
从行业整体表现来看,在近3年的主动股票投资领域,中小公募机构凭借灵活布局与赛道聚焦实现弯道超车。与此同时,百亿元级及以上规模的机构则凭借体系化投研能力克服了规模制约,共有13家机构近三年算术平均收益率超过30%。其中,诺安基金以436.08亿元的参评基金资产净值跻身“百亿阵营”,并以39.71%的近三年主动股票投资算术平均收益率,在该规模梯队中位列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首位。
在产品布局方面,3年间,主动权益基金逐步从单点突围转向多元协同,形成长期稳健型与短期弹性型并存的产品体系,更好地匹配了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长期维度上,多只产品展现出穿越周期的能力。诺安基金旗下26只主动权益产品成立以来回报率实现翻倍,15只产品年化收益率超10%,其中,诺安先锋A成立超19年总回报率达1199.45%,年化收益率为13.83%,用长期业绩验证了价值投资的有效性。
上述业绩的实现,核心在于相关公募机构对产业趋势的准确预判、前瞻布局,以及主动投资能力的持续提升。诺安基金的实践便是典型例证,这一点在2025年三季报中有所印证。在A股科技板块主导的结构性行情中,诺安基金投研团队紧扣AI军备竞赛、科技自主可控等产业趋势,判断算力从训练向推理切换逻辑,重点配置ASIC芯片、AI应用端侧,半导体领域则聚焦国产晶圆厂及上游设备材料标的,精准把握了市场主线。这种以产业研究为先导的策略,既帮其在科技行情中持续获得收益,也解决了主线机会捕捉的难题,成为百亿元级规模机构实现业绩突破的关键。
其他绩优公募机构的逻辑与之相通。中小机构通过在科技细分赛道的精耕细作,实现对产业变化的敏捷反应。而百亿元级机构则依托覆盖全产业链的投研体系,在规模不断扩张中保持对产业趋势的敏感度,既规避了规模对业绩的稀释效应,也实现了长期稳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