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之间。这是美联储继9月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内部对如何推进货币政策存在严重分歧,参加议息会议的两位委员投下反对票,且观点相反。其中,堪萨斯联储主席施密德反对降息,支持维持利率不变;上个月就职的美联储理事、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主张降息50个基点。在美联储历史上,这也仅是第三次发生此类情况。
此外,美联储还决定自12月1日起结束缩表,宣告美联储量化紧缩告一段落。
在美联储降息前,市场对此次会议降息预期超过95%,因而降息25bp符合市场预期。此外,美联储停止缩表有助于降低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也表态将在未来几个月结束缩表,市场对停止缩表也已有预期。
美联储表示,鉴于有迹象显示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已开始趋紧、银行准备金水平下降,其将停止缩减规模达 6.6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自12月1日起,将不再允许每月最多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到期后不进行再投资,而是将通过对到期国债进行展期来保持政府债券库存稳定。
美联储降息以应对美国经济面临的双重风险
美联储在会议声明中的措辞同9月份相比基本维持不变。美联储认为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但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外,美联储认为近几个月来就业市场下行风险有所上升。通胀方面,承认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当前美国面临通胀上行及就业下行的双重风险,但考虑到风险平衡的变化,本次降息是合适的。
市场人士指出,9月美联储降息普遍被认为是“预防式”,而最近可获得的数据似乎表明,此前预防的风险情形似乎并未出现,继续降息的必要性下降。不过,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将抑制美国短期经济增长,后续政府停摆的影响将逐步体现。此外,若关税导致通胀预期上行,可能会推升长期通胀水平。
12月美联储降息并非板上钉钉
美联储内部对12月是否降息存在强烈分歧,鲍威尔表示,当美联储无法看清更远期的前景时,应该放慢速度。因此,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持续至12月的议息会议时,经济数据缺失可能是暂停降息的一个理由。
议息会议后,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明显下降。
华西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肖金川认为,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美联储每一轮降息升温或降温过程持续约3~4个月。前一轮降息预期降温是从5月份开始,到8月份终结,由此转向新一轮降息预期升温,再到此次美联储降息,降息预期升温过程持续约3个月。接下来,市场有可能逐渐进入新一轮降息交易回撤阶段。
12月美联储再次降息远未板上钉钉,经济数据缺失可能构成暂停利率调整的理由。鲍威尔的表述比市场预期更加鹰派,12月是否降息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
开源证券宏观经济团队指出,美国政府持续关门,叠加9月CPI边际缓和,美联储或继续降息。虽然美联储关门无法获得准确的经济数据,但考虑到美国科技巨头开启较大规模的裁员,美国政府关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就业人员的可能减少,很多数据指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与美联储在9月经济预测中的基准指引相对一致。参考9月点阵图,美联储在12月份可能还有一次降息,2025年全年共降息75bp。
此外,美联储结束缩表或为了防范风险,对市场的边际影响或并不大。近期美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似乎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态势,首先是作为“冗余流动性”存在的隔夜逆回购用量目前已经不足200亿美元;此外银行准备金也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与之相对应,美国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上行,为了避免货币市场发生较大波动,美联储选择此时结束缩表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但这对市场的边际影响或许有限,更多的是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