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杜康)2005年10月31日,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正式成立,成为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在成立20周年之际,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近日在上海正式启用。
辉瑞研发副总裁、辉瑞(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发开放创新中心的启动,是辉瑞与中国本土创新力量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辉瑞将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生态建设。
辉瑞在华二十年:一部从学习、执行到深度参与全球研发的进化史
中国创新药开始在全球舞台崭露头角。近两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掀起“出海”大潮,与跨国药企连签大单完成管线的授权交易。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FDA批准的IND分子中,超过50%的分子都是来自中国。
与之同频,陈朝华表示,回顾辉瑞在华研发的二十年成长历程,是一部从学习、执行到深度参与全球研发的进化史。
2005年10月31日,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正式成立,成为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2010年,辉瑞在武汉光谷生物城设立了研发分中心,拓展了在华研发布局。陈朝华表示,辉瑞在中国的第一个十年,是人才梯队逐渐成形,职能部门不断完善的十年。
此后的十年,是中国创新药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辉瑞在华研发提速和战略升级的十年。2015年,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并逐步推进国际协调会议(ICH)相关工作的落地实施,为跨国药企创造了与全球同期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的条件,打破了过去中国创新药滞后全球5年至8年上市的局面。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也在此后经历了角色转变。2016年,辉瑞中国新药开发部成立。“辉瑞中国团队从全球临床试验方案的追随者,逐步升级为开发策略和研究方案的参与者和贡献者。随着中国研发中心对辉瑞全球临床研究项目的贡献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加入到辉瑞全球核心研究者及科学委员会群体。”
陈朝华分享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2019年,辉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款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的受试者占到50%,为这个项目的完成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数据,这款药物也得以在中国快速获批上市,首次实现几乎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全球同步递交。此外,她表示,在药物安全预警方面,目前中国研发中心支持辉瑞全球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工作量;全球的新药注册文件的准备以及注册申报工作,50%都是由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的团队完成。
从80%到100%,再到“三倍速中国创新”,在辉瑞内部,有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数字目标。
首先是“两个80%”。2019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提出,到2022年底,实现中国参加80%的全球早期以及关键三期临床试验。其中80%项目做到同期申报并最终能够引入中国。陈朝华表示,这一目标已在既定的时间内成功实现。2023年,辉瑞又把这一数字从80%提高到100%,也即在2027年,将中国100%纳入辉瑞创新药和疫苗的早期临床阶段,以及关键的三期研究的全球同步开发。
2024年,辉瑞中国2030战略正式发布,提出“三倍速中国创新”目标。所谓三倍速,陈朝华解释,辉瑞计划在2021年至2030年的十年间,获得60个创新药及新适应症的中国新药上市申请批准,“相当于从1989年到2020年这30年间辉瑞在华获批药物的总和,目前,这一目标也已经完成过半。”
设立开放创新中心与本土创新力量进一步深化合作
作为“加速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陈朝华表示,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二十年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内部研发能力的提升,更体现在对外部创新生态的贡献,特别是通过系统性的人才培养和外部科研合作,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10月20日,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在辉瑞上海研发中心新址内正式揭幕。据悉,中心将依托辉瑞全球研发资源优势,为中国本土高校、创新生物技术企业、医院及临床研究机构提供能力建设与资源支持。
“当下,我们看到中国许多初创公司、优秀产品的巨大潜力。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的启用,将与辉瑞在华研发中心协同,为行业上中下游的伙伴分享辉瑞研发在全球和中国的资源与经验,共同推动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陈朝华解释,为何要在此时设立连接外部创新生态系统的研发开放创新中心。
与市场上多数专注于早期研发的孵化器和创新实验室不同,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更聚焦转化医学和临床开发,“这也是辉瑞中国团队的专长,我们将重点围绕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陈朝华介绍,辉瑞的专家团队将通过这一创新中心,分享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助力合作方提升临床研发效率,加快注册申报流程,推动创新成果更快迈向全球化。
通过这种差异化的“专长”输出,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将与中国其他早期研发机构优势互补,构筑贯穿基础发现到临床应用的闭环生态赋能平台。目前,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已经与支持临床试验的CRO、相关实验室,以及数据库公司、AI企业等多家机构建立合作。
此外,陈朝华表示,人才培养体系是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构建创新生态的核心支柱。“辉瑞中国研发中心还与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国内一流的高校、学术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研究、药物经济学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持续推进中国创新药物的研究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
“随着辉瑞北京研发中心、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的启用,辉瑞在中国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三地研发格局,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是研发能力、战略地位以及生态赋能的全面提升。”陈朝华表示,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正在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