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光大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该行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其中,营收下滑7.94%至942.70亿元;净利润下滑3.40%至372.78亿元。同时,该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至1.26%。不过,光大银行表示,该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由上半年的下降0.9%转为增长2.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营收结构实现优化。
受第三季度业绩拖累
前三季营收净利下滑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72177.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2%,其中,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40269.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7%;负债总额66128.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3%,其中,存款余额41846.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9%。
盈利方面,前三季度,光大银行实现净利润372.7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0%。实现营业收入942.7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4%。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净利润尚保持正增长。上半年,该行营收同比下滑5.57%至659.18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0.55%至246.22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转为负增长背后是该行第三季度业绩的下滑。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光大银行营收同比下滑了13.01%,净利润下滑了10.33%。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7.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60亿元;不良贷款率1.26%,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8.92%,比上年末下降11.67个百分点。
对于资产质量,在今年8月29日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银行首席风险官马波曾表示,“从风险变化的趋势来看,我们发现资产质量压力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以及对公业务中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同时在光伏、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高度关注风险及其外溢情况”。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2%
投资收益同比大增近三成
从营收的具体构成来看,光大银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为688.81亿元,同比下降了5.11%,占总营收比例为4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55.02亿元,同比增长了2.18%,占总营收比例为9.68%;投资收益为125.69亿元,同比增长29.39%,占营收比例为7.85%;公允价值变动则从去年同期的收益37.58亿元变为损失49.82亿元;此外,汇兑净收益从去年同期的损失0.24亿元变为收益9.49亿元;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92%至11.72亿元。
从具体业务来看,光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由上半年的下降0.9%转为增长2.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6.44%,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营收结构实现优化。
此外,前三季度,光大银行实现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3.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8%,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89万亿元。
在年中工作会议上,光大银行曾表示,持续打造业务经营特色,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大信贷投放和项目储备力度,平稳有序优化调整业务结构,有效推动存款量质提升,推进信用卡业务转型发展,坚持带头过“紧日子”。
在当前营收、净利润双双承压、但营收结构显现优化迹象的背景下,光大银行如何从结构优化走向业绩突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