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浙江省水务龙头钱江水利(600283)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长7.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1.16%。
作为深耕水务行业二十余年的龙头企业,钱江水利已构建起覆盖“原水—输水—制水—市政供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涉水药剂”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五大特色业务板块,行业竞争力稳居浙江省内前列。
从业务规模来看,公司运营网络布局广泛,拥有20家控股子公司、6家分公司及6家参股公司,旗下40余座水厂、17座污水处理厂及3条输水管线高效运转,水处理能力超390万吨/日,年水处理量突破7亿吨。服务范围已覆盖浙江省11个地级市,并延伸至福建、广东、安徽等省外区域,累计服务人口超700万,区域市场渗透率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巩固现有业务规模的同时,公司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未来产能释放筑牢核心支撑。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半年报信息,各项重点工程推进有序:岱山县岱北水厂工程、虾峙镇湖泥岛海水淡化工程进度均已完成80%以上;丽水水阁污水处理厂二期、兰溪市登胜水厂等项目已顺利完成竣工备案,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污水处理厂中期工程也进入竣工备案阶段。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长三角、东南沿海区域的水务布局,为业务扩张提供坚实的产能保障。
公司的发展推进离不开资本的精准赋能。2024年12月,钱江水利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81亿元,专项用于水务项目建设与运营升级。截至2025年6月末,该批募集资金已累计投入3.50亿元,投入进度达61.19%,重点覆盖七大核心项目,其中永康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五期)工程已完成100%投入,将有效提升区域供水与污水处理保障能力。
在夯实业务根基、推进项目落地的过程中,钱江水利始终锚定 “数智驱动、绿色发展” 战略核心,推动核心竞争力从 “规模优势” 向 “技术 + 效率优势” 升级。公司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水务领域实现多项关键突破,部署的水厂大脑、智慧加药等五大类智能体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大幅提升工艺调控效率和节能成本。
这一转型方向与国家水利发展政策高度契合。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与国家水网建设,2025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已达13529亿元的历史新高,智慧水务作为行业升级的核心方向,相关技术投入规模已突破470亿元。钱江水利的数智化实践不仅响应了“强化科技赋能”的政策要求,更顺应了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型趋势。
对于后续发展,钱江水利明确两大核心规划。一方面,顺应国家“国家水网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导向,在深耕浙江本土市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全国化布局,重点拓展福建、广东、安徽等省外潜力区域,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半径。另一方面,聚焦水务主业升级,加大智慧水务、节水技术、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投入,深化“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提升轻资产运维业务占比。
依托全产业链布局、稳步推进的项目储备、持续深化的数智转型以及契合政策导向的发展规划,钱江水利有望在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持续扩大竞争优势,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