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孙阳)记者从今日在京举行的《世界开放报告2025》媒体吹风会上获悉,第八届虹桥论坛将继续举办《世界开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和最新世界开放指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在会上介绍,今年的《报告》国际影响力更强,体现在两大突破:第一,首次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持撰写专章,引入全球前沿思想,显著提升了报告的分析深度与品牌公信力。第二,同联合国工发组织团队建立机制性合作,由其协助编写专章,实现了国际知识储备与中国开放见解的优势互补。
“这一模式增强了《报告》的中立性、客观性与全球代表性,使其政策建议更易凝聚国际共识,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国际公共知识产品的核心价值。”廖凡表示。
廖凡透露,未来的《报告》将不仅是一份年度出版物,希望基于世界开放指数,开发出更多政策评估工具和情景模拟模型,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解决方案”,真正让开放的理念转化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实际行动。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介绍,《报告》共十二章,内容分为三部分:世界开放态势、世界开放热点议题、世界开放成功实践。《报告》将于11月5日下午发布。同时,国内外政、学、商知名人士将齐聚一堂,围绕世界开放最新热点、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系列举措与成就等深入研讨,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正向演进建言献策,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了解到,《报告》首次引入跨国公司视角分析开放实践,使研究维度更加多元立体。
王雪坤认为,在日益不可预测的全球环境中,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发展新空间、增长新动能与合作新平台。一是超大规模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有14亿多人口、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带来的潜力不断释放。二是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生物医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高素质人才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产业链扩大开放合作。中国不断提升产供链效率,加强国际物流体系和口岸建设,深化多双边海关合作,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各方加强技术标准对接。同时,大力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改造,为跨国公司来华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世界开放报告》是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旗舰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主持撰写,在2021年成功首发,至今已历时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高度评价《报告》:“它应该成为任何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感兴趣人士的权威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