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石化(600028.SH、00386.HK)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1万亿元,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为299.8亿元,同比下降32.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05.5亿元,同比下降30.5%;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147.82亿元,同比增长13%。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7043.9亿元,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为85亿元,同比下降0.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3.4亿元,同比上升11.4%。
截至今年9月底,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7.82亿元,同比上涨13%。同期,中国石化负债率有所扩大至54.7%。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062.42亿元,同比上涨64.5%;短期借款同比上涨9.5%至528.34亿元,长期借款同比下跌9.6%至1672.61亿元。
该公司表示,油气价格双降,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今年前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70.9美元/桶,同比下降14.4%。
具体来看,化工板块成为唯一亏损的业务板块。在化工业务中,面对新增产能和低迷的毛利,公司采取了降本增效的措施,前三季度乙烯产量为1159万吨,实现全产全销。化工产品经营总量 6368万吨,实现全产全销。前三季度化工板块息税前亏损为人民币 82.23亿元。
在勘探及开发板块,致力于高质量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前三季度,实现油气当量产量 394.48百万桶,同比增长 2.2%,其中境内原油产量191.27百万桶,天然气产量 1099.31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 4.9%。前三季度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 380.85亿元。
在炼油业务中,面对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和汽柴油需求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公司坚持产销一体运行,统筹优化装置负荷,做大有效益的加工量。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优势,优化采购节奏和库存运作,降低原油及原料油成本。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成品油收率,增产航煤。推进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增产高端碳材料、润滑油脂等适销产品。前三季度,加工原油1.86亿吨,生产成品油 1.1万吨,生产化工轻油3334万吨,同比增长 10.0%。前三季度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 70亿元。
资本支出方面,前三季度总支出为716亿元,主要用于各个板块的产能建设及技术改造。公司还实施了股份回购计划,回购了A股和H股股份,显示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 416亿元,主要用于济阳、塔河、川西等原油和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106亿元,主要用于广州石化技术改造、茂名炼油转型升级等项目建设。
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 55亿元,主要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非油业务等项目;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 129亿元,主要用于茂名乙烯、九江芳烃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10亿元,主要用于科技研发和数智化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