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官网显示,红星冷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星冷链”)日前向港交所呈交了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建银国际和农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此次递表是其今年4月25日首次递表时隔半年失效后,再度向港交所递表。
招股书显示,红星冷链拟将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用于在未来四年建造一座新加工厂及新冷冻食品仓储仓库;升级现有业务中使用的设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软件;战略收购及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每经记者”)梳理红星冷链招股书发现,过去三年半,公司在长沙的两处基地多个关键指标均处于下滑状态,其中长沙北部基地客户数量在三年半里减少了91.76%。
值得一提的是,红星冷链过去三年半已累计分红2.4亿元,这些钱则大部分进入了持股超70%的控股股东口袋。此外,公司还存在欠缴员工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况,累计欠缴金额达1680万元。
长沙两处基地多个关键指标下滑
红星冷链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业务包括冷冻食品仓储服务、租赁服务、装卸服务、冷冻食品销售和其他。其中,冷冻食品仓储服务为公司主要业务,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占比达68.8%。

图片来源:红星冷链招股书
就冷冻食品门店租赁服务而言,公司主要将占地超过3.6万平米的场地作为门店出租给冷冻食品批发商及零售商。公司向冷冻食品批发商及零售商出租门店用于开展冷冻食品交易业务,进而收取门店租赁租金,包括门店月租金及每月溢价。

图片来源:红星冷链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尽管红星冷链门店租用率保持稳定,且门店每平方米的月均总租金和门店租赁客户数量均呈增长趋势,但其续租率已经从2022年的95.6%降至今年上半年的90.2%,累计降幅5.4个百分点。
红星冷链在长沙的自营食品冻库为冷冻食品批发商及零售商提供两处基地(南部和北部),总设计库容超过一百万立方米(即可用库容超23万吨)。但每经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尽管客户数量增长,但公司南部基地的库容利用率已经从98.9%降至88.2%,累计降幅10.7个百分点;每吨的月均冷冻食品仓储费从79.4元降至了70.7元,累计降幅10.96%;续租率则从97.9%降至90.6%,累计降幅7.3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红星冷链招股书
而北部基地的数据下滑则更为严重:该基地报告期内客户购买的库容从2.04万吨降至约1.1万吨,累计降幅46%,这导致公司库容利用率从85%大幅降至45.9%。此外,虽然每吨的月均冷冻食品仓储费保持相对稳定,但该基地的客户数量从279家降至了23家,累计降幅达91.76%。日均冷冻仓储费更是几乎“腰斩”。
冷冻食品仓储服务方面,红星冷链向冷冻食品批发商及零售商提供冷冻食品库容及相关仓库管理服务(如货物分拣、分类及包装、存货盘点及追踪、进出库记录),以及消防安全及环境风险管理,客户向其支付冷冻食品仓储服务费。
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的报告称,就冷冻食品门店租赁服务市场而言,按2024年收入计,红星冷链是中国中部地区第二大提供商(市场份额8.8%)及湖南省最大提供商(市场份额54.7%),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1.9%。就冷冻食品仓储服务市场而言,按2024年收入计,红星冷链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食品仓储服务提供商,在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及13.6%,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0.7%。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公司明确提及供应商集中风险
业绩方面,红星冷链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收2.37亿元、2.02亿元、2.34亿元和1.18亿元,同期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7911.2万元、7531.2万元、8288万元和3968.3万元。

图片来源:红星冷链招股书
今年上半年,红星冷链的营收虽然同比增长5.08%,但公司净利润却下滑3.83%。也就是说,公司今年上半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红星冷链的供应商主要包括水电公用事业提供商以及装卸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其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各年/期总采购额的78.1%、89.2%、86.4%和90.6%。同期,公司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1.2%、54.1%、48.1%和51.5%。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称,依赖这些主要供应商使其面临来自这些供应商的集中风险。
每经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红星冷链在2023年和2024年均出现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的情况。具体来看,公司报告期内的流动资产分别为1.62亿元、1.3亿元、7722.9万元和1.54亿元,而同期公司的流动负债分别为6633.3万元、2.23亿元、1.35亿元和1.52亿元。这导致公司2023年和2024年的流动比率均只有不到0.6。

图片来源:红星冷链招股书
对于2024年的流动比率小于1的问题,公司在招股书中称,主要是由于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的流动部分减少至截至2024年年末的1.14亿元,其主要原因是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减少。
三年半大手笔分红2.4亿元却欠缴员工社保及公积金
红星冷链成立于2006年,当时控股股东红星实业及其他早期股东成立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红星冷链的前身),并开始经营冷冻食品门店租赁及冷冻食品仓储业务。公司于2008年开始提供冷冻食品门店租赁服务及冷冻食品仓储服务。2019年底,红星冷链进行股份制改制。
每经记者注意到,就在股份制改制后不久的2020年3月,公司就与保荐人签订辅导协议、接受了A股上市指导,并向中国证监会完成了上市辅导备案。
尽管在筹备A股上市辅导期间,公司与专业人士或中国证监会之间均未出现任何分歧。然而,由于深交所中小板与主板的合并及其对A股上市市况的影响,以及持续的新冠疫情对整体业务活动及经济的影响,先前的A股上市申请计划被推迟。因为公司当时仍致力于探讨A股上市的可能性,所以决定暂缓A股上市进程。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红星冷链的控股股东红星实业、红日景明、红日明升及红星中心合共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70.97%。其中,红星实业控制红星冷链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8.25%,而红星实业背后是红星中心(一家2011年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招股书还显示,红星冷链在上市前有多次派息行为。报告期内,红星冷链分别派息3000万元、3000万元、1.4亿元和4000万元,其中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派息额均超过同期净利润(8288万元和3968.3万元),三年半累计派息2.4亿元,均已悉数派付,而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大股东的口袋。
红星冷链在大手笔分红的同时,却存在欠缴员工社保和公积金的情况。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红星冷链有353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仓储人员(占比约69.4%)。招股书明确提及,报告期内,公司估计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供款累计欠缴款项分别约550万元、480万元、490万元和160万元(合计1680万元)。

图片来源:红星冷链招股书
虽然公司称这不会对其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其补充称,可能面临最高约1330万元潜在罚款。
针对长沙基地(尤其北部基地)报告期内客户数量等关键指标下滑,以及公司大手笔分红却欠缴员工社保等问题,10月30日下午,每经记者向天眼查抓取的红星冷链邮箱发送了采访提纲(公司官网显示在维护中),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