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药陷入多事之秋!
10月30日晚,北大医药(000788.SZ)发布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4.3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净利润为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
老板突遭刑拘
除了业绩下滑外,北大医药近期还出现了高管被刑拘的问题。10月29日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先生被刑事拘留,正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暂时无法正常履职。徐晰人先生已授权公司董事陈岳忠先生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授权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先生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受上述消息影响,北大医药股价今日盘中一度大跌8.59%,最终报收5.74元/股,跌幅6.97%,总市值34.21亿元。
北大医药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新优势国际以1元的价格收购了方正商业管理持有的西南合成100%股权,同时支付3300万元受让约23.92亿元债权,从而间接掌控北大医药22.22%的股份,成为北大医药的实际控制人。
控制权发生变更后,公司管理层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大换血。1月至2月,公司监事徐伟钰、董事任甄华、董事张勇先后因个人原因辞职,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3月,公司董事长齐子鑫因个人原因辞职;4月3日,徐晰人被选举为北大医药董事长;6月,董事兼总裁袁平东因个人原因辞职。今年7月5日,徐晰人成为该公司总裁。
公司公告显示,徐晰人出生于1979年4月,除了在北大医药任职之外,还任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历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据天眼查APP,徐晰人名下关联46家企业,涉及投资、文化、机电、公关、交通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医药近五年来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到“降本增利”的转变,2024年净利润增长显著,但2025年因业务调整和管理层动荡,营收大幅下滑,徐晰人突然被刑拘,业内担心,公司的“去北大化”战略可能蒙上阴影,未来经营稳定性也存在不确定性。
推进“去北大化”进程
资料显示,北大医药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徐晰人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之前,2022年,中国平安曾通过平安人寿控股新方正集团,北大医药成为旗下成员企业。该公司是原料制剂一体化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主要开展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围绕“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慢病类”等核心领域重点发展医药工业,目前拥有药品批文166个,首仿药批文13个。
据悉,北大医药正在推进“去北大化”进程,这主要源于其实际控制人的变更以及与北京大学相关业务的切割。8月8日,北大医药公告称,公司已启动名称变更工作。公告指出,北大医药分别于2022年12月、2024年12月经历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北京大学现已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与北京大学已无股权关系。
业务上也在“去北大化”。同样在8月,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2025年4月,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与公司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在2025年5月的长期服务合同到期后即终止业务合作。
同时,北大医药也指出,因近年来的主营业务长期高度依赖于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目前双方合作事项已进入交接收尾阶段,截至目前,北大医药始终未能寻找到同类型业务,或将导致2025年营收减少约6亿元,2026年营收或减少10.27亿元,净利润也会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