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A股近期再度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这一标志性点位的回归,让市场目光聚焦于A股能否继续拾级而上。这一轮上涨行情有何不同?市场运行逻辑是否生变?站在当前时点,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与以往的上涨行情相比,当前市场更加理性和健康。预计后市将维持高位震荡,科技成长未来可能持续受益于产业周期和政策周期的共振,基本面能够持续兑现的龙头公司或是市场中期关注焦点。
信心重估的中期逻辑依然牢固
自4月初以来,市场在连续上涨6个月后步入震荡期;而后,以科技龙头为代表的科技成长主线持续上攻,带动沪指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陈果认为,市场高位震荡主要归因于三重因素:一是急涨之后,三季报业绩与估值亟待重新匹配;二是市场需要对明年产业趋势与盈利预期进行再判断;三是全球流动性等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市场在快速上涨后正经历估值与业绩的再平衡,产业升级与信心重估的中期逻辑依然牢固。”陈果分析称,以科技板块为例,科技板块的高波动性是其固有特征,当产业景气度快速上升时,市场很难准确评估其增速,加上中期分歧较大,自然会带来较大的估值波动。但这并不改变产业发展的核心趋势。
陈果进一步补充:“当前市场并非传统板块全面取代科技的风格切换,而是在科技内部及非热点板块间,对业绩确定性强、估值合理的方向进行结构性再平衡。非热点板块若三季报业绩超预期,市场表现有望更突出。”
“在三季报业绩超预期机会方面,除算力、半导体领域部分公司增速依旧较高外,机会也出现在非热点但基本面扎实的领域。”他说。
对于科技股后续走势,陈果表示,科技主线的产业逻辑依然稳固:一方面,全球AI产业从硬件到应用的发展正在加速;另一方面,中国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也在持续推进。
当前市场更加理性和健康
“理性、健康、内涵丰富”——这是陈果为当前A股市场贴上的关键标签。
“与十年前的上涨行情相比,当前市场更加理性。”在陈果看来,一方面,十年前更多是题材概念炒作,甚至是“鸡犬升天”式的行情。而现在领涨的股票多是业绩发生明显改善、出现高增长的方向,这正是一个健康市场的特征。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指标也释放出积极信号。目前核心CPI已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同时PPI也显示出触底反弹的迹象。陈果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当前经济转型不仅体现在总量提升上,关键在于结构优化。
他进一步说明,各行业都经历着深层次的转型升级过程。无论是人工智能产业,还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其他领域,这些突破都源自内生基本面的实质性进步。这些因素共同使得本轮上涨行情的基础更为坚实,内涵愈发丰富。
而面对外部风波,当前市场的从容度已明显提升。陈果认为,历史经验表明,类似外部事件最终均被市场消化修复,且未对整体经济造成显著冲击。此类事件仅短期拉动风险偏好,难以动摇中国产业升级与优质资产重估的长期主线。
“当前资金面的积极变化是市场中长期向好的重要保障,各类资金的持续流入正在形成合力。信心的重估会推动流动性持续流入中国股市,这些资金来自多个维度且具有互补性。”陈果解释道。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大多创下阶段性新高,而中国主要指数距离历史高点仍有距离,具备明显的估值优势。”他相信,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成果显现,全球资金将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
市场中期向好趋势不变
在投资策略上,陈果建议投资者差异化应对震荡期。高仓位投资者可进行结构性调整,降低组合波动性,更好匹配估值与景气度;低仓位投资者则可把握震荡期,逢低分批增配,无需急于入场。
除了科技主线之外,陈果认为,出海、金融与周期等方向中仍会有值得关注的线索:一是景气度持续向上且估值相对合理板块,如券商、电池、农化、小金属;二是外需景气度线索,非美出口和海外基建相关板块,如景气逻辑和估值匹配度较高、确定性较强的工业金属、工程机械;三是政策涉及的主题方向,如具身智能、固态电池、可控核聚变、深海经济、深地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
他特别提醒投资者关注两个关键时间窗口,一是三季报密集披露期,业绩超预期个股将迎来重估机会;二是岁末年初的估值切换行情,明年景气度明确的板块有望获得资金提前布局。
陈果表示,当前市场中期向好的战略方向未变,短期震荡是优化投资结构的好时机,投资者需保持耐心、理性,聚焦业绩与估值匹配的领域,在科技内部分化及传统领域复苏中寻找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