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0月30日晚间,冠豪高新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由报告看出,当下的业绩数据似乎仍未走出阴霾。然而,若将目光投向湛江东海岛轰鸣的工地,便会发现:这家特种纸龙头企业正在沉默中编织一张更大的网——以短期业绩承压换取长期战略纵深。当前的低谷,恰是黎明前最深的夜色。
2025年第三季度,造纸行业供需失衡的冷意依然刺骨。终端需求复苏缓慢,白卡纸等产品价格持续在成本线边缘徘徊,而木浆、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在此背景下,冠豪高新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实为行业整体环境的缩影。尽管公司通过精益管理,但营收增速与利润率仍面临压力。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2.34亿元,同比下降1.94%;归母净利润亏损0.94亿元,同比下降234.78%;总资产118.63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5.66%。
这种压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行业新增产能的集中投放与需求恢复不同步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另一方面,公司正处于新旧产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湛江基地的新项目虽已启动,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效益。
分业务板块看,公司业绩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传统不干胶标签业务继续面临竞争加剧与产能过剩的压力,短期内难以显著贡献利润。然而,在特种纸领域,曙光已隐约可见:热敏纸受益于快递物流、即时配送行业的持续发展,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热升华转印纸在消费升级与环保政策推动下,低克重化趋势明显,毛利率相对较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以纸代塑”政策东风下,无塑涂布食品卡纸等高端特种纸板产品已获得多家国际头部客户的认可,为未来订单放量埋下伏笔。
这种业务结构的“此消彼长”,恰恰反映了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矩阵、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的战略意图。短期业绩的阵痛,是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换挡”成本。
市场最为关注的湛江东海岛产业基地,正以“加速度”推进,但其效益释放需要时间。
其中30万吨高档涂布白卡纸机虽已成功开机并完成试产调试,但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与客户认证阶段,对三季度业绩尚未形成实质性拉动。
6万吨特种纸项目上,主体设备安装虽已基本完成,但生产线的精细化调试与工艺优化仍需周期,预计规模化贡献将延迟至2026年。
40万吨化机浆项目已于2024年启动招标流程,这是公司实现“浆纸一体化”战略的关键一环。2026年初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显著提升木浆自给率,预计吨浆成本可较外购降低约500元。
而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中试试验线,目前已完成主体设备合同签订,标志着公司向新材料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但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尚需时日。
这些项目如同“播种”,当前正是投入养分却未见收成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资本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但一旦投产,将从根本上重塑公司的成本结构与竞争壁垒。
在业绩承压的时期,稳定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是企业渡过寒冬、迎接春天的生命线。冠豪高新在这方面展现了其稳健的一面。公司于2025年成功获得邮储银行提供的1.43亿元转型金融贷款,这不仅是一笔资金支持,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金融机构认可其绿色转型战略与长期发展潜力。该笔贷款享受49个基点的利率优惠,直接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同时,诚通系的财务公司每年也提供了大额的低息贷款,这样充足的资金供给将为公司的发展扫清障碍。
此外,公司此前披露的《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承诺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50%,2024年实际分红比例高达57.16%。这一举措,在当下时点尤为可贵,它向市场传递了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的信心以及与股东共享发展的决心,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