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在健康中国建设相关政策持续加码与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大众健康意识显著提升,中恒集团顺势深化“医药+大健康”战略,在医药主业深化、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价值共享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呈现出协同并进、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
医药主业持续攻坚
2025年,中恒集团围绕医药主责主业,夯实学术支撑与临床基础,取得一定成效。公开资料显示,血栓通凭借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于近日被纳入《中成药防治泛血管疾病及其靶器官损害的专家共识》,与前期纳入的《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为学术推广与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其控股子公司梧州制药的科研与产业化实力持续释放,参与的《中药民族药“性-效-物”理论创新研究及开发应用示范》项目获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梧州制药还入选2024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获得数字化转型成熟度2星级认证,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方面迈上新台阶。
化学药领域同样取得进展,控股上市公司莱美药业“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获评2024年度重庆市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进一步展示了在化学药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潜力。
大健康产业开拓新市场空间
当前,中国医药大健康产业呈现多细分赛道协同加速的发展态势,健康消费从“被动疾病应对”转向“主动全周期养护”。在此背景下,中恒集团深化大健康产业布局,推动医药价值向大众日常健康场景延伸,为自身大健康板块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控股子公司双钱产业成功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品牌保护能力;旗下8家门店获批离境退税资质,助力品牌国际化布局。
田七家化则瞄准消费升级风口,完成战略焕新。全新“院线款”三倍护龈因子牙膏的推出,标志着品牌正式切入口腔医护级专业护理赛道,进一步巩固了田七在国货口腔市场的地位。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近期,国家医保局再次明确对创新药与医疗器械发展的支持态度,加速推动药品审评审批体系与国际接轨,为临床需求导向的药物研发构建更好的政策环境。依托这一政策为关键技术攻关开辟的“绿色通道”,中恒集团持续推进创新药管线布局、核心技术突破及产学研协同转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学研融合方面,中恒集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的“东盟中医药研究中心”获自治区“科创飞地”认定,有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管线研发上,中恒集团精准布局慢性病治疗蓝海。公开资料显示,中恒集团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中药1类创新药三芪颗粒,已获批开展Ⅱ期及Ⅲ期临床试验;化药1类创新药“一种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则有助于进一步充实管线,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莱美药业亦持续扩容产品线,新增尼可地尔片、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2项药品注册证书,同时稳步推进卡纳琳出海项目——旗下卡纳琳已完成出海技术方案设计、实质等同方案研究及小试工艺等关键工作,进入临床前动物试验阶段,为中恒创新药“出海”迈出关键一步。
价值共赢诠释高质量内涵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研发与市场的突破,更在于品牌价值的沉淀与股东信心的传递。中恒集团旗下“田七”与“晨钟”两大品牌列入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在第十三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北海赛区)中一举斩获八项奖项,旗下双钱产业上榜“2025亚洲品牌500强”,展现了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品牌形象。
在股东回报方面,中恒集团始终以“稳健分红+股份回购”传递发展信心。公开信息显示,中恒集团已于2025年8月完成新一轮3亿元的股份回购及注销,近年累计回购资金达7.30亿元,回购股份超2.91亿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含回购视同分红)超35亿元。同时,中恒集团还通过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线下投教活动、业绩说明会等多元形式,搭建与投资者的“沟通桥梁”。
从医药主业的临床价值深耕,到健康消费的细分赛道破局,再到创新动能的持续培育与价值共享的闭环构建,中恒集团通过各板块的协同发力,进一步夯实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医药产业从“量增”迈向“质升”的背景下,中恒集团或将进一步释放多板块协同的效应,书写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