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10月29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5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50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74万亿元。
自今年4月底以来,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连续6个月刷新历史纪录,接连突破33万亿元、34万亿元、35万亿元和36万亿元关口。整体来看,权益类基金成为推动公募基金总规模持续攀升的重要力量。
权益类规模增长明显
截至今年9月底,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05万亿元,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9万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数量和规模均较8月底有所增加,数量增加180只、规模增长5204.26亿元,但份额略有减少;封闭式基金的数量、规模和份额则均较8月底出现一定程度收缩。
开放式基金规模在公募基金总规模中占比约九成。开放式基金涵盖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五大类。截至9月底,上述各类基金规模分别为5.95万亿元、4.31万亿元、7.20万亿元、14.67万亿元和9106.21亿元。
从上述五类基金的变动情况来看,截至9月底,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QDII基金的规模均较8月底实现不同幅度增长,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则出现回落。
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较为显著。其中,股票基金在9月份获投资者踊跃申购,实现规模和份额双增,规模较8月底增长4042.17亿元,份额增加1575.42亿份;混合基金的规模较8月底增长1515.45亿元,但份额减少616.13亿份。
公募机构对权益类基金的布局热情持续高涨。9月份,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别新增106只和43只,权益类基金共计新增149只,在当月公募基金新增数量中占比超过80%。
QDII基金9月份也有活跃表现,获得投资者净申购385.17亿份,规模较8月底增长1133.04亿份。
相比之下,固收类产品的规模有所下滑。截至9月底,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规模和份额均出现下降。货币基金的规模较8月底减少1423.3亿元,份额减少1424.22亿份;债券基金规模较8月底减少63.11亿元,份额减少891.81亿份。
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自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累计12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更是连续6个月创下历史新高。
从2024年2月底的29.3万亿元、4月底的30.78万亿元、5月底的31.24万亿元、7月底的31.49万亿元、9月底的32.07万亿元、12月底的32.83万亿元;再到2025年4月底的33.12万亿元、5月底的33.74万亿元、6月底的34.39万亿元、7月底的35.08万亿元、8月底的36.25万亿元、9月底的36.74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节节攀升。
权益类基金是推动今年公募基金总规模接连攀高的重要动力。截至今年9月底,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分别较今年4月底增长13766.58亿元、7306.93亿元、6467.38亿元、6749.61亿元、2665.97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增长与权益市场持续向好发展、市场情绪升温密切相关。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更长远视角来看,在无风险利率下行、流动性保持宽松、企业盈利预期好转、资产重估的背景下,股市后续表现仍旧值得期待。”
永赢科技驱动基金经理李文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股指已经累计了不小的涨幅,但险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理财资金仍然会是确定性的增量资金,市场表现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