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00%之间,这是继其9月份降息25个基点后连续第二次降息。同时,美联储宣布将于12月1日起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即“缩表”,下同)操作。
“本次美联储降息依然属于‘预防式降息’,近期‘通胀低于预期’叠加‘就业明显疲软’的数据组合为本次降息提供了支撑。同时,近期美国货币市场流动性压力持续累积、准备金规模接近流动性阈值,加大了停止缩表的必要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综合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数据真空与需求减弱的双重约束下,宽松取向实际上更具合理性,美联储在本次议息会议中作出降息决议,不仅符合市场预期,也体现了其对现实约束的主动应对。”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如是对记者表示。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政策声明中表示,可用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活动以温和的速度扩张。今年以来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但截至8月份仍处于较低水平,更近期的指标与这一趋势一致。通胀较年初有所上升,仍处于相对高位。FOMC重申其双重使命——实现最大就业和长期2%的通胀目标,并强调“近几个月就业方面的下行风险有所上升”,构成此次降息的主要依据。
此次降息后,美联储在12月份将举行今年最后一场货币政策会议,但展望后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需要考虑12月份利率行动的不确定性,12月份的利率下调并非定局。
“鲍威尔最出人意料的‘鹰派’表态暗示市场不应预期美联储将在12月份再次降息。”威灵顿投资管理发布的研报认为,鲍威尔指出支持当前降息的呼声占绝对多数,但对于进一步降息存在明显分歧。
事实上,10月份货币政策决议的投票已显示出美联储内部政策立场分化的趋势。此次决议投票结果为10票赞成、2票反对,其中堪萨斯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支持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认为应降息50个基点。
“考虑到美联储短期对就业的重视大于通胀,12月份仍有望再度降息。”白雪分析称,不过,12月份降息也并非板上钉钉。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9月份至10月份的降息是风险管理式降息,12月份会议上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并非必然结果”,以及“越来越多美联储官员希望推迟降息,认为至少应该等待一个周期”,这表明当前美国经济数据严重缺失,很可能成为美联储后续暂停降息、维持谨慎观察防止“盲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程实认为,面对经济风险的增加,美联储在未来可能在时间序列和规则维度两个层面加快宽松节奏。预计今年12月份再降息25个基点,2025年共计降息75个基点。2026年或再降息50个基点至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接近更中性的水平。此后美联储可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观望立场,以评估货币政策传导、财政与金融双重不确定性对经济的持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