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暨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专场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上海金融运行情况,以及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情况。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申万宏源证券、交银人寿保险、上海国有资本等多家金融机构领导出席发布会。

会议指出,前三季度上海金融运行呈现 "总量稳增、结构优化" 的良好态势,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1482亿元,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2.72%的历史低位。
与此同时,金融 "五篇大文章" 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关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7.5%,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存款活力明显增强
苏赟介绍,前三季度上海市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9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同比增长7.1%,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尤为突出,科技、普惠等领域贷款增长较快,9月末,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9.1%、21%和16%。从融资成本看,9月份,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72%,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较上年同期下降42个基点。
存款端呈现“总量增长、活性增强”特征。9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8.4%,较上季末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住户存款余额与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均明显回升,较上季末分别上升3.1个和5.5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增速均有所回落,较上季末分别下降4.1个和7.2个百分点。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1%。反映出市场资金流动性改善,经济活跃度稳步提升。
“五篇大文章”效果显著,直接融资占比提升
作为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抓手,金融 "五篇大文章" 建设已形成系统性推进格局。苏赟介绍,上海已初步建成 "1+N" 政策体系,以 30 条针对性举措的行动方案为核心,配套科技、绿色、养老等多个子领域专项政策,有效破解融资难点堵点。
在工作机制层面,上海成立由 16 个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通过 "四张清单" 模式推进 92 项工作任务、275 个具体项目落地。近期召开的工作推进会还发布了多项上海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成果,标志着相关工作进入纵深推进阶段。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充分显现。截至9月末,上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较去年末翻近三番,碳减排贷款累计发放额突破370亿元。1-9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02亿元、再贴现814亿元,"沪科专贷"" 沪科专贴 " 分别惠及2290户、1987户科创企业,投放规模合计达289亿元。
产融对接的精准度持续提升。相关部门已向在沪金融机构推送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贷户1万余家、养老服务机构3000余家等多类主体名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审贷流程,实现重点领域融资需求的批量对接。
如今,“五篇大文章”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对实体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6.6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37.5%。前9个月,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67亿元,同比多增1482亿元,较好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340亿元,占社融增量的51%。直接融资增加2835亿元,占社融增量的27.1%,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创新举措亮点频出
“五篇大文章”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各金融机构的支持。
国有大行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农行上海市分行构建 "1+6+1" 发展规划体系,创设科技金融事业部等 "两部三中心" 组织架构,形成专属服务体系。截至9月末,该行 "五篇大文章" 贷款占比达43%,绿色信贷、普惠贷款增速分别达23.8%和26.22%,养老产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项指标位居同业领先。在产品创新方面,推出 "模速贷"" 创药贷 " 等专属产品,联合市科委提供1000亿元投融资支持额度,并落地多项绿色金融首单业务。
券商机构聚焦重点领域突破。申万宏源2024年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持续督导1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针对科技金融早期项目覆盖不足问题,公司强化投研预判能力,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并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降低投资风险。为打通普惠金融 "最后一公里",其联合征信机构搭建中小企业评估体系,创新风险定价与增信机制。在养老金融领域,推出目标日期基金等创新产品,丰富服务供给。
保险机构深耕养老金融赛道。交银人寿作为国内首家银行控股寿险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自2023年启动以来,相关产品存续规模已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超4倍,累计服务2.5万人。公司针对不同年龄段客群推出差异化产品,为年轻客群提供 "保底 + 浮动" 型长期产品,为中年客群定制收益确定型中期产品,并组建个税申报咨询师团队,打造 "惠享税" 服务品牌,已协助企业员工优化个税申报金额达5000万元。
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强化长期资本供给。上海国投公司聚焦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管基金认缴总规模超25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2000个,其中近30家上海企业登陆科创板。公司构建创新策源矩阵,新设15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重点布局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等前沿赛道。在保障体系方面,率先出台考核评价和尽职免责制度,成立赋能公司提供 "五位一体" 增值服务,为长期投资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表示将继续落实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深化金融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苏赟强调,将顺应上海高质量发展战略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五篇大文章" 工作与 "五个中心" 建设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