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杭州星物种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以来,联合创始人洲涌最忙的一段时间。
就在过去一周,他陆续接到了来自韩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英国等国的客户订单和业务代理咨询,还有一位北美客户直接提出了100台机器人的采购需求。
“数贸会后市场反响太大了,我们受到来自全世界客商的关注,完全是供不应求,甚至有点打乱了之前研发生产的计划。”洲涌在近期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称。
星物种目前的主要产品是一款用于清洁公共卫生间的空间智能清洁机器人。一个月前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数贸会上,星物种意外成为“黑马”,公司全球首次亮相的“图灵1号”系列清洁机器人斩获约3亿元订单,一家阿联酋客户甚至一次性预定了200台。
“图灵1号”的外形和人们印象中的人形机器人并不一致。它没有双臂,也没有灵巧手,采用了轮式底盘、单臂和夹爪快拆的工具设计,在执行清洁作业时,机器人会自主识别不同污渍类型,精准匹配相对应工具完成清洁。
整套作业流程由保洁员通过手机小程序操控“图灵1号”完成,保洁员可通过系统对机器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和记录,这些反馈将用于优化机器人的工作效果。但也会遭遇超出机器人能力范围的工作,比如处理马桶堵塞、“牛皮癣”、清洁天花板,这些仍由保洁员完成。
这与星物种提倡的人机协同理念一致。“机器人不是取代保洁员,而是在保洁员群体供不应求的市场痛点下,提高清洁效率,重塑保洁员的工作模式。”洲涌称。
星物种创立至今,一直坚持没有“岗位化”能力的机器人,坚决不交付给客户的理念,也不乏对此做法不解的投资人。但时过境迁,当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在思考,除了展示外,机器人真正“能干”什么,应用落地的场景究竟如何,产品能否因此大规模上量时,星物种依靠在真实场景运营所积累的数据,已初步具备市场化推广的能力。
“现在行业的普遍观点是,机器人商业应用落地量产才是王道。”洲涌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拥有近千万个公共卫生间,应用于市政、商业、医院和教育等不同场景,这个被高频使用却极易被忽略的领域蕴藏着巨大商机。且公共卫生间的建造设计有规律可循,卫生间的布局、坑位规格数量等相对统一,这样的场景更适合训练机器人的能力。
洲涌向界面新闻提及,在数贸会期间,有一位浙江义乌的地方领导参观星物种机器人的展台时感叹,终于看到了一个可以工作的机器人。
目前,星物种的清洁机器人已处于前期批量落地阶段,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物业、保洁公司等客户。
杭州余杭区正在筹备世界公厕日的策划活动,为此已购买了一批清洁机器人,这也是星物种在杭州率先落地应用的机器人产品。义乌全球数贸中心本月开业前,则直接买走了星物种在数贸会现场展示的清洁机器人。
位于杭州临平算力小镇的星物种公司,已经搭建起一条研发生产线,团队通过这条产线快速迭代产品,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按照团队原本的计划,“图灵1号”在全球数贸会试水后,开始建设正式生产线,并在当地落地数百台清洁机器人,完成自研清洁大模型的更多复杂场景的数据积累。在此后正式启动国内销售,同时逐步打开海外市场。
而现在,数贸会上一拥而上的需求多少给星物种带来了“幸福的烦恼”。按照公司在接洽的订单数量,如果完全满足意向客户的机器人产品需求,星物种至少要迅速建立起五到七条产线。
其中不乏海外采购商辗转联系到星物种,称只要确定清洁机器人的交付时间,就直接打钱过来。星物种最终婉拒了这些订单,洲涌解释称,“公共空间清洁的市场机会巨大,但我们认为机器人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更多复杂场景中采集到更大样本量的真实数据。”
对星物种来说,我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发展,交付给客户有用的产品。洲涌向界面新闻透露。预计到今年年底,星物种自研的清洁大模型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稳定耐用,明年将正式启动产品的海外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