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2025年机载系统及设备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本次研讨会以“促协作·建生态·谋发展”为主题,汇聚行业主管部门、需求方、供给方和监管方等150余家企业近600位代表,旨在搭建民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沟通交流平台,推动航空运输业与民机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四个协同”——战略协同、理念协同、机制协同及工作协同,切实提高我国民机机载系统和设备研制水平和质量。
中国航空学会副秘书长余策,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路遥,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子能,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级总监卓刚,中航民机机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磊,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建其,厦门翔业集团总经理周小刚分别为研讨会致辞。
中国航空学会副秘书长余策强调,机载系统是民用航空器的核心,需通过协作构建产业生态。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审定司副司长路遥指出,面对复杂国际环境,提升产业链韧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局方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中国商飞一级总监卓刚表示,作为主制造商将发挥龙头作用,构建开放创新平台。中航民机机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磊提到,作为链主企业将强化技术储备与产业协同。厦门航空副总经理汤建其从用户角度出发,强调航司将与产业链深度协同,反馈实践需求,共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各方将共同构建主机牵引、链主负责、用户驱动、平台支撑、政策保障的产业新生态,助推中国民机机载系统迈向新高度。
今年是厦门连续第三年作为研讨会的主办地,充分体现了其在航空领域的产业集聚与平台优势。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子能介绍,作为东南沿海重要航空枢纽,厦门已形成以飞机大修为龙头的航空维修产业体系,今年前三季度产值突破百亿元。当前,厦门正积极拓展产业链,加快平台建设,吸引系统供应商与实验室集聚,构建产学研协同生态,致力于打造民机机载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厦门翔业集团总经理周小刚表示,作为厦门市航空产业链链主企业,翔业集团依托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重点布局航空维修、机载系统制造、航材供应链和低空经济等核心环节,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力支持厦门航空产业与中国民航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体大会上,民机机载系统需求、供应及适航取证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民机机载产业发展、适航审定挑战、供应链多元化、系统研制保证标准、飞行试验技术及机载航电设备适航审定等主题作论坛报告,分别从产业政策、技术突破、标准演进、安全保障与运营需求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为推动我国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计发表主旨报告12讲。
研讨会设置四个专题分会场,开展60余场专题报告、4场圆桌研讨。四大分会场分别聚焦部附件适航取证及标准、航材供应链韧性、试验试飞技术、构型管理与数字化,解读民机机载系统在适航合规、产业链安全、验证能力建设及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提升路径,与会嘉宾围绕各核心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为推动行业协同与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器适航分会、上海市航空学会、福建省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成都分中心指导,厦门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及上海广尧航空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