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3.75%—4%之间。这是美联储继9月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同时,美联储还决定自12月1日起结束缩表,宣告美联储量化紧缩告一段落。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本次降息依然属于“预防式降息”,近期“通胀低于预期+就业明显疲软”的数据组合为本次降息提供了支撑。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表声明也称,现有指标显示,经济活动一直以温和的速度扩张,今年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通胀率自年初以来有所上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鉴于风险平衡变化,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
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发布数据显示,9月ADP私营部门就业减少3.2万人,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增加5万人,是自2023年3月以来的最大降幅。此外,美国9月CPI也全线低于预期。10月24日,美国劳工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不及市场普遍预期的3.1%;环比上涨0.3%,不及市场预期的0.4%。这些因素都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支撑。
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决定将从12月起结束缩表。自本轮缩表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持续收缩,已从峰值9万亿美元缩减至6.6万亿美元。
白雪表示:“已基本达成了缩表目标,停止缩表是必然结果;同时,近期货币市场流动性压力持续累积,金融体系的准备金正从‘极度充裕’向‘充足’,甚至‘结构性紧张’过渡,加大了停止缩表的必要性。”
来自东方金诚的数据显示,近期回购利率明显抬升,SOFR(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一度抬升至4.5%的高点,SOFR-OIS利差也明显走阔,表明回购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
对于12月美联储是否进一步降息,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将继续根据最新数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以及风险平衡来确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针对12月的政策走向,本次委员会会议的讨论中存在很大的分歧。是否进一步降息远未成定局。
白雪则认为,预计12月仍有望继续降息,但并非板上钉钉。预计2026年仍有2次左右的降息空间,但关税向通胀的传导压力加大以及美联储主席换届,将显著推升明年降息节奏的不确定性。
在白雪看来,2026年的政策路径将更加依赖经济、就业数据的演变趋势与政治周期的互动,是否连续降息的不确定性较高。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记者表示:“预计2025年12月再降息25个基点,2025年共计降息75个基点。2026年或再降息50—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接近更中性的水平。此后美联储可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观望立场,以评估货币政策传导、财政与金融双重不确定性对经济的持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