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世界开放报告2025》媒体吹风会在北京召开。作为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2025》也将在第八届虹桥论坛上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介绍,《世界开放报告2025》展现出很多新的亮点与特色。一是国际影响力更强。今年《报告》实现两大突破,首次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持撰写专章,并同联合国工发组织团队建立机制性合作,由其协助编写专章。二是研究维度与数据基础更加多元、坚实。团队将开放指数的测度时间序列回溯至1990年,使时间跨度从17年扩展至35年,为分析全球开放态势的长期演变规律提供了更坚实的数据支撑。此外,还首次引入跨国公司视角分析开放实践。三是观察议题更加前沿,聚焦多项前沿议题,包括数据跨境流动、全球绿色开放发展、全球产供链价值链演进、开放助力全球南方工业化等。四是时代价值更加凸显。《报告》特别设立独立专章,深入探讨了全球治理与国家开放水平的内在联系。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介绍,《世界开放报告2025》共十二章,内容分为三部分:世界开放态势、世界开放热点议题、世界开放成功实践。第一部分聚焦世界开放态势,首次发布1990—2007年世界开放指数数值,全景呈现1990年以来世界开放的总体走势,重点分析2024年以来的世界开放大势,深入探讨全球善治提升合意开放水平的机制。第二部分聚焦世界开放热点议题,深入剖析自由贸易同保护主义之间的角力、跨境数据流动对协作式人工智能和数字贸易的支持、全球投资便利化发展、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全球产供链价值链、扩大开放助力全球南方工业化进程、全球绿色开放发展新趋势、全球开放合作与经济安全等。第三部分反映世界开放成功实践,聚焦中国的开放实践,包括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博会与全球共享发展机遇、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全景展现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务实举措和显著成就。
王雪坤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自贸区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推出多项改革试点举措,发挥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二是建设外贸外资发展高地,构建开放性经济的示范标杆;三是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培育制度型开放的强劲动力;四是培育世界领先产业聚集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