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资本市场上涨,A股五大上市险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度成绩单。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最新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260.39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第三季度单季净利增速分别高达91.5%、88.2%。
亮眼业绩的背后,资本市场上涨增厚投资业绩是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认为,自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险企将更多的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资本市场大幅上涨给险企带来投资浮盈,浮盈计入当期利润影响业绩表现。
第三季度合计净利同比大增近七成
10月30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等5家上市险企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收官,5家险企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约4260.39亿元,同比增长约33.54%,其中第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约2478.47亿元,同比增长约68.34%。
“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无疑是上市险企第三季度业绩高增的关键词。例如,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新华保险表示,该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这背后的推手就是三季度回暖的资本市场。Wind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万得全A指数累计上涨约19.46%。
资产端投资业绩高增的同时,负债端业务也表现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产险综合成本率均大幅改善,进一步助推业绩增长。
寿险业务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6.2%;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41.8%;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1.2%。
产险业务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大型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低于去年同期,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实现同比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97.0%,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低于100%,意味着险企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承保盈利能力越强。
业绩波动何以变大?
2023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业绩整体下滑,2024年全年和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均大幅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波动变大背后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会计准则切换;二是险企加大权益资产投资。这两大因素均放大了资本市场对险企业绩的影响。
自2023年起,A股上市险企普遍实行新会计准则。根据新会计准则,上市险企更多金融资产被以公允价值计量,让市场波动更直接体现在利润变化中。因此,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会增加险企净利润波动,当近年市场大幅上涨时,上市险企净利润也就水涨船高。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各上市险企股票投资仍有较高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权益资产占比,股价浮盈直接计入当期利润。例如,2025年上半年,各险企股票FVTPL占比分别为:新华保险81%、中国人寿77%、中国太保66%、中国人保54%、中国平安35%。
从险企披露有持仓数据的2025年半年报来看,截至6月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股票资产账面价值均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约23.76%、48.45%、57.06%、11.00%和10.21%。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险企股票资产账面价值较年初大幅增长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增加权益资产配置;二是资本市场上涨推动。不过,股票资产账面价值增加后,险企第三季度净利受市场影响也变大,尤其是按照FVTPL划分资产比例更高的险企净利受影响更大。事实上,按照FVTPL划分资产是一把“双刃剑”,市场上涨时会推动业绩上涨,市场下跌时也会带动业绩下滑。
展望未来,投资依旧是险企估值修复的关键要素。东莞证券认为,在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随着股票市场的企稳回升,公开市场权益品种收益驱动险企总投资收益率上行,若本轮市场上涨行情延续至年末,权益类资产投资权重较大的险企将获益。此外,在股债跷跷板效应推动下,长期利率企稳回升,缓解利差压力,抬升权益资产内在价值,利好板块估值向上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