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4只港股新股同日上市,收盘均实现上涨。其中,滴普科技涨150.56%,八马茶业涨86.7%,剑桥科技涨33.86%,三一重工涨2.82%。
在今年8月生效的港股上市规则中,新股公开认购部分分配新增“二选一”机制:机制A下,分配至公开认购最大回拨比例从20%上调至35%;机制B则允许发行人自主选定10%至60%的公开认购比例,但无回拨机制。该规则落地至今,已有25只新股采用新规上市,其中仅天岳先进、奥克斯、滴普科技等3只新股采用机制A,八马茶业、剑桥科技等22家公司则采用机制B上市。
“机制B相比机制A更为直接和固定。举例来说,若发行人在招股前确定公开发售部分占比10%,无论散户认购多么热烈,最终发售给散户的股票也只有10%,不会因为散户的认购踊跃度而调整。这个机制更适合那些追求确定资本结构、稳定股东基础的发行人。”毕马威中国华南区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姜健成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数据来看,机制B已成为目前大多数新上市公司的选择。星汉资产管理行政总裁王荣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称,机制B公开认购比例普遍为10%,机构投资者参与建簿配售的份额高,在定价阶段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散户投资者则因公开发售股份稀缺,往往需要通过抽签决定分配结果。面对庞大的申购需求,这些新股很可能实现超额认购倍数,容易在上市首日形成强劲的买盘动力,推动股价上扬。不过,这种模式也暗藏风险。”王荣昆表示,对于IPO集资额较小的公司而言,若市场情绪逆转或公司基本面未能支撑估值,股价可能出现剧烈波动。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22只采取机制B上市的新股,21只在上市首日收涨。唯一例外的是10月22日上市的广和通,首日收跌11.72%,打破了港股IPO新规下机制B新股首日“零破发”纪录。对此,天爱资本投资总监杜先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广和通H股每股发行价为21.5港元/股,折算后约为A股股价的7.1折左右。但公司上半年短期业绩有所承压,市场或许认为这一定价的吸引力仍显不足,因此选择了更为审慎的观望态度。
“不过,广和通与太平洋资产管理等10名基石投资者达成协议,合计认购该公司12.60亿港元的发售股份。这些机构投资者为公司在复杂市况中提供了稳固的资本支持和价值锚点。”杜先杰认为,广和通H股由中信证券独家保荐,“绿鞋资金”规模约为4.36亿港元,也为股价提供了一定支撑。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些次新股上市后的“过山车”行情,说明仅靠发售方式设计制造短暂的供需失衡来试图推高股价,并非长久之计。
比如,10月10日,金叶国际集团在港股上市,首日收涨330%,但随后几个交易日却遭遇深度下跌——10月13日至10月28日跌幅高达74.88%。目前金叶国际集团的股价为0.54港元/股,距离发行价0.5港元/股仅一步之遥。
“金叶国际集团公开发售部分仅占10%,较低比例的公开发售份额面对庞大的申购需求,导致超额认购倍数高企,公司首日涨幅也很可观。但是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是机电工程服务,较为传统,这几年营收与净利润增长都比较乏力,所以很多投资者采取‘速抛’模式,不仅股价下滑,成交额也在缩量。”港股市场一名投行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港股打新正从“盲打套利”转向基于基本面与市场情绪的“价值挖掘”。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镟曾表示,IPO新规旨在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稳健性,并平衡各类投资者需求。展望未来,一个健康、成熟的新股市场,将是发行人合理定价、投资者理性决策、承销商尽责履责三者之间形成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