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这标志着我国能源体系建设将进入新阶段。
对此,能源领域重点企业和专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新的提法重点在于系统能力重构,清洁能源和电网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进一步加深,新能源、电网、储能等领域未来数年的发展值得重点关注。
坚持多能并举
部分领域已有超预期展望
《建议》中有多处涉及能源领域的部署,如“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等。
“《建议》关于能源的部署十分全面,把未来能源领域该做的事情都涵盖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十四五”时期到“十五五”时期,能源领域工作核心仍将是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往传统的化石能源是稳定的,而新型能源系统建设是一种新业态,这种新业态需要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来支撑。
在林伯强看来,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等领域或将成为“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突破口。要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就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与之匹配,且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适当超前。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核心是走低碳转型之路,因此未来的重点工作还包括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等。
“当前全球都在加快能源绿色转型,近期我国已提出更明确的风电和光伏装机目标且超出市场预期。”有新能源行业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我国于9月2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正式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3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其中,风电领域未来五年的装机目标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召开后达成了更加明确的行业发展共识——从2026年起,我国风电力争实现年新增装机1.2亿千瓦,“十五五”期间累计突破6亿千瓦。
风、光制造氢能也将成为“十五五”时期的能源发展新趋势。据中国能建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推进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即将投产,项目采用绿电直供模式,通过电—氢—氨—储多能协同动态匹配技术、柔性合成氨技术、一体化柔性调控及仿真技术等世界领先技术,以绿电制取绿氢,合成零碳燃料,贯通了氢能全产业链条。此外,中国能建还有多个风光制氢项目正在推进。
电网稳定成为核心问题
特高压、需求侧建设引关注
“随着可再生能源提速发展,未来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电网保持稳定性将成为核心问题。”林伯强表示,接下来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实际上取决于电网的支持,可以预见,“十五五”期间电网投资将延续大规模增长态势,电网侧储能的发展力度也有望超预期。
特高压工程投资规模大,涉及产业链长,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强,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东吴证券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行业团队研报称,预计有6条“十四五”待建特高压项目将在“十五五”阶段核准建设。结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判断,未来深远海风电柔直特高压输电项目和省间背靠背柔性输电项目将增多,掌握核心技术的电力设备企业或将收获更多订单。
国电南瑞相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电网呈现出结构更加复杂、设备更加繁多、技术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要进一步托住2035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的“绿色承诺”,优化电网运行控制体系,数字孪生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有望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之举。目前,国电南瑞依托电力行业重大问题联合攻关团队,加快提升电网运行控制孪生验证能力,全力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电网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体系,推动电网控制模式向“以虚预实,以虚优实,虚实共生”的高级形态演进。
在电力行业专家看来,要构建以风光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应对可再生能源不稳定性等发电特点,让需求侧资源变得更加可调节、可响应、可互动尤为重要。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是需求侧资源的两大发展形态。
国电南瑞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先后承建山东、山西、宁夏、安徽等9个省份的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建设。下一步将继续聚焦虚拟电厂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能源领域。
朗新集团10月29日宣布,已与杭州市新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达成电力交易虚拟电厂联合运营合作,双方将围绕市场化代理交易展开深度协作。以聚合分布式电源与可调负荷为核心,通过参与电力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实现收益提升与风险可控,是公司在虚拟电厂领域商业化实践的重要突破。
龙源电力近日在投资者平台上称,将依托新能源储能资产,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情况,研究探索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新能源和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
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公开场合介绍,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未来5年还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将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有电力行业专家表示,虚拟电厂有望成为零碳园区的关键配置,零碳园区可将园区内各类电力灵活性资源整合成为虚拟电厂,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进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或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