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晨凯制图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排头兵”,A股上市公司在各个产业赛道奋力奔跑,加快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交出一份韧性强、活力足、暖意浓的三季报成绩单。
据上海证券报统计,截至10月30日晚8时,A股共有5346家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5346家公司合计营业收入达4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合计归母净利润达4.40万亿元,同比增长6.3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08万亿元,同比大增53.49%;4110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为76.88%。分行业来看,人工智能加速渗透背景下,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公司表现亮眼;受益于政策及供给端支撑,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行业显著复苏。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展现出强劲韧性,GDP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韧性源于完善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加速成长。”汪毅进一步分析,展望“十五五”,中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新老产业交相辉映
2025年前三季度,30个申万一级行业(剔除综合)中,超七成实现业绩增长。其中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盈利同比增速均超40%,计算机、电子、非银金融等行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30%。
钢铁板块表现尤为突出,以12.89倍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领跑。以山东钢铁为例,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48.28亿元;归母净利润1.4亿元,大幅扭亏;第三季度净利润约1.27亿元,创下2023年以来单季度最佳业绩。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电子等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寒武纪受益明显,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46.07亿元,同比大增2386.38%;归母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亏损7.24亿元,转为盈利16.05亿元。公司称,业绩增长缘于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推动收入大幅增长。
受益于AI业务的强劲增长,工业富联第三季度营收达2431.72亿元,同比增长42.81%;归母净利润单季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3.73亿元,同比增长62.04%,均创下公司单季度业绩历史新高。
全球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表现稳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公司期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为高强度研发投入与大规模的全球产能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离不开研发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约1.08万亿元,同比增长3.79%。作为硬科技企业聚集地,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增幅达10.40%,彰显企业创新活力。
多家公司业绩逐季递增
在已发布三季报的公司中,近900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跑赢”上半年(不包括扭亏、减亏等情形)。
随着新技术持续渗透、市场需求回暖,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等多个行业出现较为明显的向好趋势。在近900家公司中,104家同时满足三项条件: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50%,且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环比增幅均超50%,凸显出业绩逐季递增的良好态势。
吉比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86亿元,同比增长59.17%;归母净利润12.14亿元,同比增长84.66%,显著超过今年上半年24.5%的同比增速。单季度看,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307.7%、环比增长57.58%。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缘于第三季度《杖剑传说(大陆版)》《杖剑传说(境外版)》《道友来挖宝》《问剑长生(大陆版)》贡献增量营收和利润。
伴随亮丽财报的还有大笔分红方案。吉比特拟定2025年第三季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31亿元,占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75.61%。
人工智能带动的算力浪潮下,PCB(印制电路板)、半导体等产业迎来强劲“业绩浪”。
PCB龙头企业生益电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29亿元,同比增长114.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5亿元,同比增长497.61%,略微超过上半年增速。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45.95%,环比增幅亦达76.84%。
此外,全球领先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再生资源领域龙头华宏科技等多家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均呈现明显提速态势。
产业龙头乐观展望全年业绩
展望全年,不少产业头部公司积极释放乐观预期。
“展望2025年,通过‘底层能力创新’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双轮驱动,公司将全面提升全产业链成本管控效能,推动智能制造与AI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良率的跃升。同时,加大在AI端侧硬件、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热管理、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战略投入,构建更具弹性的业务矩阵。”立讯精密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约165.18亿元至171.86亿元,同比增长23.59%至28.59%。
芯联集成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80亿元到83亿元,同比增长23%到28%;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将持续减亏。
对于业绩改善,芯联集成表示,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新能源行业回暖、AI和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发展,功率器件、模拟IC等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国产替代也持续推动国内半导体产品市场需求增加。
创新药研发服务龙头药明康德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重回双位数增长,增速从13%至17%上调为17%至18%;同时将全年整体收入从425亿元至435亿元上调为435亿元至440亿元。
瀚蓝环境在三季报中总结经营情况时表示,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完工及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在没有新项目增加的情况下,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性支出将保持下降趋势(剔除粤丰环保并表影响)。同时,公司预计2025年供热业务将延续增长趋势、能源业务将保持正常盈利水平。
三季报显示,晶晨股份6nm芯片自上市后,销量不断攀升,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出货量近700万颗。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6nm芯片出货量有望达到1000万颗;且在大规模商用验证之后,6nm制程技术还将继续应用于即将推出的更高算力的通用端侧平台系列,因此“预计2025年全年经营业绩将同比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