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再扩容!金融监管总局10月30日发布《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动理财公司扎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三年。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称,《通知》针对前期试点发现的堵点痛点精准发力、重点施策,推动理财公司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业内专家表示,《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发挥银行理财优势,健全养老第三支柱,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也将促进理财公司进一步创新养老产品和服务。
养老理财产品整体表现稳健
《通知》共二十二条,涵盖稳步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不断完善养老理财产品设计、探索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持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切实加强风险管理等六方面要求。其中,稳步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备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向楠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养老金融活动收支稳定,所形成的资金已成为各国‘耐心资本’的一大来源。部分养老金融产品享有财税优惠,能有效激励居民家庭增加养老储蓄及总储蓄。”
回顾养老理财试点历程,2021年,原银保监会宣布,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进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2年原银保监会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家机构”。
“自启动试点以来,养老理财产品稳健发展,基本达到试点目的。从数量看,已有10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了53只养老理财产品,合计募集规模突破1077亿元。从收益看,养老理财产品整体表现稳健,存续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多在3%至8%之间,且无‘破净’情况发生。”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通知》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至全国。对此,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通知》加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统筹衔接,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范围一致。
“经过四年试点,金融监管部门将试点推向全国,这是大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具体举措,将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有望鼓励更多家庭将部分储蓄转化为长期养老投资,还将为理财市场和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更好地支持金融市场和养老产业发展。”董希淼表示。
根据《通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期限延长至三年,试点机构扩大至符合开业满三年、经营管理审慎等条件的理财公司,试点额度提高至各试点机构上年末净资本扣除风险资本后余额的五倍,金融监管总局可以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进行调整。
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通知》明确,理财公司同时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的,新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可以自动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自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展以来,6家理财公司已累计推出3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目前针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的养老理财产品数量仍然偏少,明显少于公募基金,还难以完全满足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需求。”董希淼建议,进一步支持理财公司创新适配养老理财投资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加快构建起具有不同形态、期限、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让投资者有更丰富的选择,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鼓励发行长期限养老理财产品
《通知》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10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理财产品。对10年期以上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较高的试点理财公司,在监管评级中予以适当加分。
董希淼表示,发行长期限理财产品,具有三个方面积极意义:首先是有助于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缓解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独木难支、第二支柱覆盖不足等问题;其次是增加养老金融产品多元、灵活的供给,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险需求;最后是引导投资者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养老理财理念。
《通知》还要求,理财公司应当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建立健全长期考核机制。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有助于引导理财公司摆脱短期业绩压力,转向真正服务于养老属性的长期资产管理;另一方面将倒逼产品设计、投研能力和客户服务全面升级,未来养老理财产品有望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和投资者陪伴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