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外部环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湖北省用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给出了一个发展的确定性:武汉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湖北进出口总值达6176.9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较全国高2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51亿元,增长30.8%;进口1825.9亿元,增长14%。
湖北的外贸韧性从何而来?一个“新”字,道出了关键。
新通道高效连接全球市场
凌晨1点多,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进入降落高峰,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落地。距离跑道300米的转运中心南区,52公里长的分拣线高效运转,有超过2000名工作人员穿梭其间。
作为全国唯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109条货运航线,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出海口”。
今年前三季度,花湖国际机场实现进出口总值1146.8亿元,同比增长115.8%,贸易伙伴覆盖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机场国际货邮量达36.7万吨,同比增长137%,货运规模仅次于香港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稳居全国第四,拉动湖北全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通道的升级带动了市场扩容,也为湖北外贸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对东盟、欧盟分别进出口1357.5亿元和838.9亿元,分别增长37.2%和4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372.9亿元,增长29%;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正增长。
今年5月,花湖国际机场汉口北城市货站项目正式揭牌,货站启用后可压缩30%以上的中转时间,生鲜商品跨境流通效率提升约50%,为华中地区“买全球、卖全球”装上涡轮引擎。
除了物流的分秒必争,湖北还以更高效的服务为贸易提速。湖北省商务厅、武汉海关、湖北省税务局实施一揽子防冲击措施,全力动员企业“抢出口”:在全国首创“联合一站式”关检前置模式,花湖国际机场货运通关的海关作业时间压缩至5分钟;推行武汉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物流时间缩短2天。
新质生产力成外贸增长引擎
当南非主播马恩拿着骆驼股份的蓄电池,在跨境电商直播平台喊出“family, go go go”,远在大洋彼岸的消费者通过亚马逊快速下单,相隔1万多公里,“湖北产”汽车应急蓄电池迅速完成线上交易。通过在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直播带货,马恩的TikTok账号粉丝突破2万,单条视频播放量近百万,一批批“湖北造”也随之走向全球。
近年来,湖北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优势产业带”模式,围绕光电子、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推动企业依托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出口机电产品2191.7亿元,增长19.8%,占同期湖北省出口总值的50.4%,产业结构焕新成效逐步显现。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分别增长20.7%、35.2%和117.7%,以上三类产品合计拉动同期湖北省出口值增长4.5个百分点。
数字增长的背后,也反映出湖北外贸产业结构之变——在电子信息、光通信、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带动下,湖北出口产品不断向实、向新,并逐渐成为外贸增长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