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行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情况,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郭晨凯制图
随着10月临近尾声,A股42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也迎来收官。
就主要经营指标来看,上市银行增长动能正在逐步恢复,多家银行三季度单季盈利继续改善。此前持续承压的净息差显现企稳迹象,为上市银行业绩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债市波动对部分银行非息收入形成扰动,但整体业绩呈现向好趋势。银行业最困难的阶段或已过去,未来在稳增长政策与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的双重支撑下,盈利能力有望进入温和修复通道。
前三季度业绩持续恢复
上市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多数银行三季度单季保持增长。
招商银行第三季度营收增速回正,同比增长2.11%;华夏银行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单季利润的逆势增长,并推动了该行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的收窄。
大多数城商行展现出稳健的经营能力。例如,南京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均超8%,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9.12%;宁波银行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均超过8%,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速达到9.19%。在西部地区,重庆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均超过10%,尤其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18.02亿元,同比大增20.49%。总部在福建的厦门银行,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88%,净利润同比增长7.59%。
除了增长动能有恢复态势,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也普遍有所改善。例如,截至9月末,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1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申万宏源研究认为,银行业盈利稳健的背后,缘自三大核心支撑不变,即利息净收入步入企稳阶段、中收低位修复、资产质量稳定确保利润可持续;同时,现阶段监管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呼吁“反内卷”的主动呵护也不容忽视。
净息差现企稳迹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净息差持续收窄成为制约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挑战。进入2025年第三季度,这一指标出现积极信号——净息差企稳回升,成为本轮业绩周期中的关键亮点,释放出行业经营压力边际缓解的明确信号。
多家区域性银行率先显现改善迹象。江阴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其三季度末净息差为1.56%,较二季度末上升2个基点,实现企稳回升。这一变化反映出该行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定资产端收益以及有效控制负债成本方面已初见成效。
瑞丰银行同样呈现向好态势。该行三季度末净息差为1.49%,较二季度末回升3个基点,带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6.12%,成为支撑盈利修复的重要动力。成都银行亦表现稳健,尽管面临整体利率环境下行的压力,其净息差下降幅度略优于同业。
净息差企稳的背后,是资产端定价压力边际缓解与负债成本管控成效初显的共同作用。平安银行表示,加强低成本存款的吸收,并敏捷调控存款和同业负债的吸收节奏,降低整体负债成本。
债市波动成关键变量
尽管当前银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回暖态势,但细究三季度数据可见,债券市场波动成为扰动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关键变量,部分银行营收增长因此承压。
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大幅波动,对多家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表现形成明显拖累。以招行为例,该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14.20亿元,降幅为0.51%,拖累营收的原因之一就来自非利息收入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招行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亏损88.27亿元,仅第三季度单季亏损即达40.08亿元。该行在财报中解释称,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下降,主要缘于债券和基金投资收益减少,反映出资本市场波动对财富管理及自营投资业务的传导效应。
华夏银行业绩,也凸显了债市波动的冲击。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5.0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3.26亿元,同比减少约78亿元,也因此拖累了前三季度营收。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坦言,这一项指标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债市波动影响,导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重估带来较大损失。
谈及投资收益下降核心原因,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一是在净息差不断收窄情况下,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债券资产方面配置了不少,而债市波动导致债券估值缩水;二是人民银行此前提示债权投资、债券交易风险,可能导致了部分银行主动收缩债权资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