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寿根
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认为,一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一个国家应将主要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但现实证明恰恰相反,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应建立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
荷兰之所以能在17世纪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那个年代的英国经济学家配第道出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当时荷兰大部分劳动力都从事制造业和商业,居民获得的收入远高于其他欧洲国家。那么,制造业和商业哪个更赚钱呢,配第认为制造业比农业赚钱,商业比制造业赚钱。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的观点与配第一样,指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递次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由来。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兹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经济服务化的现象十分明显,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了主导产业。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指出,一国的经济结构会随着经济增长,由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逐步地演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最后再演变为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主流经济学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对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主流经济学认为以服务业尤其是以生产性的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的主导是一个错误观点。
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论调已经过时,世界产业结构演变已经出现新的重大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企图重构产业结构,将制造业复兴作为新的经济战略。美国至少在奥巴马当总统时就已经开始调整经济战略,重新重视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复兴战略。未来全球争夺经济主导权的核心领域为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主要发达国家将争夺全球资源在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展开角逐。全球所有核心的经济资源将源源不断地流向高端制造业。未来所有的重大机会都是在高端制造业及其滋生的高附加值产业,其中包括一些生产性服务业。
为什么发展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很重要?
其一,从世界强国史看,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靠服务业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是依靠制造业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并且如果一个国家不能维持强大的制造业必然走向衰退。17世纪荷兰的兴起与制造业密切相关。荷兰是近代西欧制造业的第一个重要中心,尤其是在纺织业方面。在17世纪荷兰是整个西欧天然的货物集散地,这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商业经验有关。后来由于荷兰过度发展商业和金融业,最终导致荷兰在18世纪被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英国超越。美国经济学家诺斯在其《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到16世纪时还没有迹象表明英国将走上成功的经济增长道路。不过,到16世纪时英国人已经重视发展制造业了,主要是模仿荷兰的做法。在17世纪英国的制造业以及采掘业等已经有产业集群的味道了,这与市场规模扩大密切相关。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很发达,但它依然是从制造业强国走过来的,美国的制造业曾经相当辉煌。美国自19世纪60年代起逐步成为制造业强国,1894年制造业总产值首次超越英国成为其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显示一个真正强大的美国已经诞生了。“二战”之后,美国制造业更是如日中天。1953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30%。
其二,从中国香港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看,香港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很高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制造业发展不足,制约了香港的发展。
其三,一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没有强大的国防军工产业,就迟早“挨打”。制造业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正是近代中国没有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被西方列强欺负了100年。有人说,美国已经不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了,已经是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了,为什么美国不怕将来“挨揍”,原因在于尽管美国产业结构是以服务业为主导,但美国仍然有一些高端制造业保持相当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防军工产业。2025年7月有媒体报道,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发布消息称,到5月1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向美国政府交付了72架F-35战机,这些飞机的软硬件得到升级。从这则消息中可以看出,美国依然保留了强大的国防军工产业,相关的产品制造没有转移到他国,而是依靠本国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美国国防部曾做过一次评估,他们的采购额占美国国内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的30%以上。
当下,全球化进程时有反复,国家之间的竞争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强调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对于中国而言,不仅具有长远意义,而且具有紧迫感。各方在这一点达成共识,尤为重要。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