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全球资本统一将目光投向科技创新,从制度建设到资金流向,如何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成为共同话题。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成为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参与各方的共识。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指出,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跃升都是源于科技革命,兴于产业革命,成于金融推动。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资本正从‘广撒网’转向‘精准押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刘苏华分享了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风险资金中53%流向了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颠覆性技术领域,推动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加速跃迁。
各地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的“追捧”之势也越来越浓烈。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张晓夏表示,2025年年初至今,港股九大行业板块均呈现正增长,其中医疗和生物科技板块表现尤其优异。韩国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芮兑昊介绍,5月韩国新政府出台强化股东权益、发展新产业等活跃资本市场支持政策后,韩国股市迎来显著上升趋势。
而中国资本市场,自去年9月24日以来,沪指已涨超45%左右,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更多,其中,通信、电子、计算机涨幅排名前三,科技成为A股上涨的领头羊。这既是新一轮科技产业升级的结果,也与政策的推动不无关系,中国证监会通过多项举措增强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
一方面,持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通过完善上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入中长期资金,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扩大制度型开放,把资金引进来,助力中国企业通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壮大。截至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已完成296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109家为科技企业,一批机器人、新消费、半导体等行业的企业在境外上市,既利用全球资源助力自身发展,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优质资产供给。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政企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表示,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必然伴随高质量的金融协同,需要跨境融资、结算、风险管控等综合化服务;依托金融机构高效的境内外平台协同支持,企业能够获得多样化的金融支持,有助于大大增强其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未来政策的推动仍将持续发力。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务实合作,努力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港交所坚持治理与时俱进,通过持续改革上市制度配合资本市场发展。”张晓夏表示,未来将继续服务好科技型企业,帮助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发展。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一鸣表示,将持续服务中国优质创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担任未来产业企业“走出去”的牵线人,协助推进海外业务拓展,同时将继续在科技培育、绿色金融、跨境服务等领域发力,携手各方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加深,跨境资本流动和投融资活动日益频繁,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涉外法治体系,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营造良好的涉外法治环境。中国证监会法治司副司长罗娟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推进资本市场的涉外立法工作,切实强化境内外的监管协同和沟通协作,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保持对跨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跨境操纵等严重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共同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