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两家正在排队IPO的银行——东莞银行与南海农商银行,日前披露了三季度财报。
今年前三季度,两家银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延续下滑趋势。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出现下滑,汇兑损失进一步扩大。
具体来看,东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18亿元,同比下滑9.39%,净利润25.44亿元,同比下降20.66%;南海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2.77亿元,同比下滑8.73%,净利润18.65亿元,同比下降17.08%。
尽管仍在推进上市进程,两家银行的IPO进程却屡屡受阻。9月30日,因IPO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过期,两家银行的审核状态再度变更为“中止”。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这已是两家银行自2024年3月以来第四次因相同原因被中止审核。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今年上半年,两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进入三季度,这一下滑趋势仍未得到缓解。
东莞银行方面,该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69.1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6.35亿元下降9.39%;实现净利润25.4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06亿元同比下降20.66%。
从收入结构看,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下滑是拖累业绩的主要原因。
前三季度,东莞银行利息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2.62亿元降至52.4亿元,同比微降0.43%,基本保持稳定;但投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7.33亿元大幅下滑至13.43亿元,减少3.91亿元,降幅达22.54%。此外,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36亿元转为亏损2.09亿元;汇兑损失达到2.38亿元。同时,信用减值损失也有所上升,由去年的16.4亿元增至17.65亿元。
南海农商银行方面,该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7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6.86亿元下降8.73%;实现净利润18.6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5亿元同比下降17.08%。
与东莞银行相似,南海农商银行营收下降同样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滑的影响,同时,利息净收入的减少也对整体业绩造成了压力。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南海农商银行利息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27.08亿元降至25.28亿元,减少1.8亿元,同比下滑6.6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去年同期的盈利4.19亿元变为亏损4.76亿元;汇兑损失进一步增加,由去年同期的损失4.42万元扩大至损失72.79万元。然而,该行的投资收益出现显著增长,从去年同期的13.29亿元上升至20.03亿元,增幅达50.75%。此外,信用减值损失也有所增加,从去年的7.89亿元提升至8.15亿元。
记者注意到,两家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均出现了亏损扩大的现象。
“部分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缩水,主要受三季度债券市场波动影响,银行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估值随利率变化而回落,直接拖累非息收入。”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银行资产结构对债市依赖度较高。在净息差收窄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债券配置追求收益,但市场震荡放大了利润波动。
另有股份行跨境金融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银行业汇兑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汇率波动。一方面,银行的外币资产主要为美元资产,若美元汇率走弱,将直接导致这些资产估值缩水,反映为汇兑损失。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双向波动频率高、节奏快,极大增加了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难度与成本,进而侵蚀汇兑收益。
此外,除市场汇率波动这一显性因素外,银行自身的内部调整,如相关制度、业务结构变化以及会计处理方式等,也会对汇兑损益产生影响。
IPO再次“中止”
9月30日,因IPO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过期,东莞银行、南海农商银行的审核状态再度变更为“中止”。
两家银行的IPO申请材料于2023年3月平移至深交所,正式进入新一轮审核流程。然而,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自2024年3月以来,两家银行已多次因财务资料过期导致审核中止。
截至今年9月末,东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1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28%,资本充足率为13.64%。去年年末,这三项指标分别为9.31%、10.31%、13.93%;南海农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5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51%,资本充足率为15.04%。去年年末,这三项指标分别为13.52%、13.52%、16.15%。
在两家银行的招股书中,东莞银行表示,上市旨在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而南海农商银行则表示,希望通过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衔接,建立起持续有效的多层次、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打破资本瓶颈约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目前,两家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均主要通过利润留存和发行资本债。当前盈利能力的下滑制约了内源性资本补充的能力,而IPO这一关键的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又屡屡受阻,使得两家银行持续面临一定的资本压力。2024年,东莞银行发行了4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南海农商银行发行了3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对资本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盈利能力弱化、市场化融资门槛高及监管约束强化等挑战,导致资本补充效率不足。” 武泽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建议,可通过优化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度放宽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发行条件,并鼓励地方国资通过专项债等机制化方式参与注资;同时推动银行内部提升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减少资本消耗,逐步构建内外协同、可持续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