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文化金融分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分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支持,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承办,以“金融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为切入点,广泛汇聚文化产业、金融领域的杰出代表,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大领域的深入合作与协同发展,夯实文化自信自强的产业根基,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奥地利驻华大使海沃福,奥地利萨尔茨堡州政府中国特使、前副州长沃夫冈·艾瑟尔,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袁新峰,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卫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玲,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首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凡,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岑,西城区委副书记蔡兵等嘉宾出席。
本次分论坛围绕“金融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安排了致辞环节、主旨演讲、项目发布、合作签约、文化产业国际交流特别环节和主题演讲环节。嘉宾就文化金融协同方向与创新路径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同时发布了“文化金融服务进园区—— 西城行”项目,促进了两项合作协议的签署落地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切实推动了文化和金融的深度对话与合作,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蔡兵在致辞中表示,西城区厚植文化和金融的优渥土壤,发挥“4+N”产业优势和“两区”建设优势,拓展文化和金融相互赋能的创新模式,培育文化和金融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西城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聚焦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文融西城”,深入推进文化和金融跨界联动。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袁新峰在致辞中表示,金融强国和文化强国双向奔赴,是金融从业者的时代使命。立足北京,金融机构要突出金融对文化产业的赋能作用,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入理解文化产业特性和需求,创新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文化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是“投资于人”的产业、是具有综合带动作用的产业。要积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深刻理解“文化金融”内涵,深入探究文化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实现文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文化企业的全成长过程,都能够得到相应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保障支持,能够精准把握文化产业轻资产、长周期、长尾效应突出的特性,壮大资本市场、丰富金融工具、激发创造活力,平抑对冲风险,在服务人文经济中彰显金融业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玲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科技正重塑文化产业的创作、传播与消费全链条,对文化投资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为此,投资应聚焦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既要看到科技带来的产业升级,也要重视文化对于科技的引领作用,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交汇。金融资本应防止“一哄而上”的粗放思维,升级为理解文化特性、尊重文化规律的“文化友好型”资本;同时,文化企业也需加速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转型为“可投资”的标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岑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文商旅体融合应与城市更新行动有机结合,建立市级统筹、跨部门乃至跨区域的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全域资源统筹或跨域资源联动。要坚持因地制宜,以深度融合培育内生动力。更新、创新文化与消费的联结机制,形成文化与消费双导向型城市更新模式(CCOD),完善相关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培育文旅产业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双向奔赴,共同构建以人为本、富有韧性、持续繁荣的城市发展的新范式。
论坛现场,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和西城区政府共同发布了“文化金融服务进园区——西城行”项目,项目汇聚多家金融机构与西城区文化产业园区,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定制化金融产品、精准政策对接和优质资源导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赋能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西城区委宣传部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签署了“2025全国高校电子竞技联赛”项目合作协议。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银行党委常委、副行长郭轶锋,中国银河证券党委委员、副总裁、首席信息官罗黎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胡伟围绕“金融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主题带来观点分享。景小勇,白凡,腾讯动漫总编辑黄英平,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一新围绕“激发文化消费投融资,带动城市区域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金融、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代表参与,推动了文化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切实可行的协同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