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9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再次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00%之间。这是美联储继9月之后的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表示,由于内部分歧加剧、政府“停摆”导致经济数据缺失,美联储12月进一步降息“并非板上钉钉”。这一令人意外的“鹰派”表态让美联储的未来政策路径再次面临不确定性。
预防性响应?
29日,美联储继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这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
根据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声明,美联储基于通胀、就业等方面的“风险平衡变化”,作出降息决定。
就业方面,今年美国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但截至8月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市场未出现加速疲软迹象。
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关门”进入第五周,原定本月发布的9月就业数据“跳票”,但就业市场在政府“关门”前就已明显放缓。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8月升至4.3%,创近4年来新高。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远低于市场预期。
鲍威尔在会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新增就业显著放缓,部分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大幅下降,包括移民减少和劳动参与率下滑。
他还提到,尽管官方9月就业数据暂未发布,但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企业裁员公告增多,已引起密切关注。近期,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零售巨头塔吉特等大型企业先后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
通胀方面,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声明称,通胀率“较年初有所上升,仍处于相对高位”。
美国劳工部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高于8月的2.9%。
鲍威尔表示,这一数据“比预料的更加温和”。若剔除关税影响,当前核心PCE通胀率可能处于2.3%至2.4%区间,接近2%的长期目标。
近期以来,美联储一直在稳定物价和实现充分就业两大目标中左右为难。降息过快可能加速通胀,维持低利率则可能进一步削弱就业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再次降息显示出,尽管美国通胀率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就业问题已成为美联储关注的焦点。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表示,综合美国各项经济指标,美联储显然认为降息是有利于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降息将为美国就业市场提供更好的货币环境,有助于美国经济保持活力与增速,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由于多项官方经济数据推迟发布,外界担忧美联储此次降息属于“盲飞”,可能造成偏差、误判等风险。对此,宋国友认为,美联储仍有自己的联系人和数据来源,能够大致掌握数据并为决策提供支持,不能算是“盲飞”。
不过,宋国友也认同,此次降息可能是一次预防性响应,是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防止就业市场恶化、为经济增长“托底”的一次风险管理。
“两极反对”
虽然美联储此次决定降息,但鲍威尔的“鹰派”言论却给降息前景泼了冷水。
在记者会上,鲍威尔明确表示,12月是否继续降息“并非板上钉钉”,甚至“远非如此”。此言一出,美股、黄金、美债、数字货币盘中一度急跌。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美联储将开始放缓降息步伐。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再次降息的概率已从一天前的90%大幅降至70%以下。
宋国友指出,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12月会否降息仍是未知数,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对于12月如何决策,美联储内部出现较大分歧。
据报道,本次降息获得多数委员支持,但有两位委员持异议——被特朗普任命的新晋美联储理事米兰倾向于降息50个基点,堪萨斯城联储银行行长杰弗里·施密德则主张维持利率不变。这也是本轮降息周期中,首次出现“两极反对”的情况。
宋国友表示,分歧背后显示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同成员对通胀、就业、经济增长的优先级和关注点不同。部分成员认为应暂停行动以评估经济走势,另一些成员则主张继续降息以应对就业市场下行风险。“这再次构成了美联储决策的复杂性”。
其次,由于政府“停摆”,美联储无法获取消费等关键数据。正如鲍威尔所言,“在大雾中开车,你会减速慢行”。
分析认为,若政府“停摆”结束、数据发布恢复,美联储可能会在12月会议前获得三个月的就业数据,这或许会重塑他们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看法。
此外,政治因素是否会对货币政策走向产生影响,也有待观察。
分析指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频繁施压下,美联储此次未对降息路径作出承诺,可能会“激怒”白宫。此外,全球贸易谈判局势不定,可能也将改变物价及经济增长前景。
最后,美国经济仍面临就业市场放缓和通胀上行的双重风险,让美联储更愿意保留政策选项。
宋国友表示,保持一定的政策模糊是美联储的惯常表达方式,目的是防止一边倒的看法和认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效益。
降息持续多久?
本次降息后,外界关注本轮降息周期将会持续多久。
宋国友认为,从长期看,美联储仍将以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要方向。只是在降息的大趋势中,不同的细节考虑和技术指标衡量,将影响美联储降息的节奏和频次。
对于之后的降息节奏,摩根士丹利公司预测,美联储将持续降息至2026年1月,并在2026年4月和7月再降息两次。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则预计,通胀担忧将导致美联储的降息幅度低于预期,本轮政策利率的最终目标区间可能高于3.5%。
此轮降息又将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分析认为,对于美国经济而言,降息将降低企业信贷成本和居民按揭利率,理论上将刺激投资与消费,给经济带来短期提振。但从长期看,美国经济可能陷入结构性风险。如果降息没能有效提振就业,而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回升,就有可能陷入滞胀陷阱。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宋国友表示,若美联储继续降息且未来降息幅度仍有较大空间,将让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扩大,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此外,从理论上来说,美联储降息将导致美元走弱,加剧资本向新兴市场流动,推升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和原油价格。不过,相关影响仍需结合其他指标和现实环境才能进行更全面的综合判断。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美联储降息的影响也有利有弊。宋国友表示,一方面,美国降息为中国创造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但同时,也可能给国际货币流动带来不确定性,仍需持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