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30日突然宣布,已“批准”韩国在美国费城造船厂建造核动力潜艇,以取代老旧低效的柴油潜艇。
此举发生在美韩签署巨额贸易投资协议的次日,或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将与韩国分享极为敏感的核动力推进技术。
外界认为,这是美国30多年来政策的重大转折,似乎是一场经济与地缘的双重押注:为振兴美国造船业造势,也借深化同盟之名,让韩国在地区防务中承担更多角色。
只是,特朗普画出这张潜艇“大饼”只是起点,能否落地仍是未知。
潜艇换投资?
当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高调发布消息,宣称“美韩同盟前所未有地牢固”。
就在前一天,他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庆州举行会谈,签署一份总额达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韩国将直接投资2000亿美元,另1500亿美元投向造船合作,并扩大采购美方能源。
会谈中,李在明对特朗普不吝赞美之词,并请求美方批准韩方获得“核动力潜艇燃料”,以弥补柴油潜艇在追踪中朝潜艇时的劣势。他强调,韩方仅希望建造搭载常规武器的核动力潜艇,不涉核武器;此举有望减轻美军的协防压力。
这是韩国政府首次正式宣布有意引进核动力潜艇,被视为史无前例。
特朗普当场并未表态。但当晚韩方宣布,两国同意启动后续磋商。
韩国若想研发和运营核动力潜艇,本应属于国家主权范畴,但它要想获得小型核反应堆和浓缩铀燃料,就需要修订现行《韩美原子能协定》。换言之,华盛顿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钥匙”。
核动力野心
韩国海军现有约21艘常规动力潜艇,但追求核动力的野心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早在金泳三政府时期,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韩国便启动核动力潜艇建造计划,以增强其军事能力。
1994年,韩方专家甚至获得俄罗斯核动力潜艇的设计图纸,以及小型反应堆技术。
金大中执政时期,该项目秘密推进。不过,建造核动力潜艇的技术最终并未得到保障。
此后历届韩国政府几度复活核动力潜艇计划,皆因美方阻拦或国际压力搁浅。
过去几年,据称韩国曾与拜登政府接洽,希望获得相关技术,但遭到拒绝。
可见,30多年来,韩国发展核动力潜艇“野心”未眠。美国政府则一直持否定或极为谨慎的态度,理由是核推进技术可能被滥用、冲击东北亚核不扩散体系。
特朗普的算盘
如今,在李在明提出请求一天后,特朗普破禁“放行”,意味深长。
几十年来,美国的核动力推进技术被认为是美军最敏感、最严密保护的技术之一,仅与英国分享。
即便2021年,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签署协议,“转让核动力潜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也没有涉及美国直接转让其技术。
特朗普的最新表态,尽管没有谈到具体细节,但仍被视为韩国的重大突破、美国30多年来政策的重大转折。
外界认为,特朗普此举背后至少有三层考量。
其一,这是特朗普与韩国达成大规模经济贸易协议的谈判筹码。
其二,特朗普想通过韩资激活美国造船业,让“美国制造”重新下水。
去年,费城造船厂被韩国韩华海洋集团收购。今年,该集团宣布,将结合韩美造船合作项目,对费城造船厂投资50亿美元。
此外,该集团收购的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的确拥有先进的潜艇建造技术。
其三,地缘布局。
若这项合作落地,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达成的第二份核动力潜艇协议。
此前,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达成共同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协议。
如今,美国可进一步绑定首尔,要求其在“印太战略”中承担更积极的角色,包括牵制中国。
一旦计划推进,美韩同盟有望从军事同盟,扩展为横跨防务、能源、工业链的全方位联盟。
风险与反弹
不过,尽管特朗普“拍板”,但具体执行的细节、约束仍待观察。五角大楼暂未作出回应,外界质疑声浪汹涌。
业内人士指出,费城造船厂需彻底改造才能胜任核动力潜艇的建造。这是一场成本高昂、工期漫长的豪赌。
美国自身潜艇项目已严重延误,供应链与人力短缺问题未解,如今再增新项目,势必雪上加霜。
韩国内部也出现反弹。有网民讽刺,所谓“批准”不过是帮美国拉动经济,韩国难道是美国的附庸国?特朗普卸任后,承诺能否兑现仍存疑。
也有分析人士质疑,韩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核电站技术。李在明仅要求美国放行相关燃料,是否意味着韩方自己已掌握包括反应堆小型化在内的相关技术?
29日,韩国街头已爆发反特朗普示威,抗议政府讨好特朗普,“有损”国家利益。
更大的隐忧来自地缘震荡。地区国家势必强烈反对,核不扩散的争议将重新点燃。
有评论称,特朗普这一步,既是政治表演,也是战略冒险。它或为美韩同盟注入新能量,也将搅动地区敏感神经,埋下新的动荡因子。人们不禁怀疑,谁才是这场“潜艇风暴”真正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