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钢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研功能”)、深圳市智胜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胜新”)申报的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可转债”)项目获上交所受理。《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今年5月上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后首批落地的科创可转债项目,凭借股债兼具的特征为中小科技企业“精准滴灌”。
科创可转债是在科创债基础上增设“可转换为公司股份”条款的创新债券品种,兼具债权与股权双重特征。这一特性使其天然适配成长性高、业绩波动大的科技型企业,尤其契合拟上市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次获受理的两家企业均为典型的中小科技企业,且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称号。钢研功能作为国内精密合金行业龙头,攻克多项“卡脖子”材料技术,其因瓦合金产品实现航空模具材料国产替代,本次申报规模3亿元;智胜新专注于铝电解电容器及材料领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次申报规模6000万元。两家企业分别由国信证券、平安证券担任独家承销商。
长期以来,科技型企业因早期盈利不稳定、风险较高,在传统债券市场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传统债券投资者对这类企业的信用风险顾虑较多,配置意愿偏低,导致企业难以通过债权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科创可转债兼具股债属性,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享受固定收益,也可以按照约定转换成发行人股权,拥有分配企业未来成长收益的选择权,因此投资者能在债券发行阶段接受更低的固定收益利率,助力科技型企业在早期获得低息资金支持。”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企业而言,转股后无需兑付债券,还能减少财务压力,稳定经营现金流。
与一般信用债不同,科创可转债的投资者以股权类机构为主,这一特点为破解股权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的困境提供了新路径。长期以来,股权投资机构对早期科技企业投资常面临“投前估值难、投后退出难”问题,制约了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流动。
“科创可转债为创投资本提供了‘渐进式’介入渠道。”某创投机构总监表示,机构可先以债权形式投资,随着企业发展可以自主选择适时转成公司股权或持有债权到期。此外,投资者也可以在上交所市场转让科创可转债,灵活便捷实现投资退出。
记者了解到,科创可转债作为资本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规范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拟上市企业的透明度,也能够化解一些被市场所诟病的明股实债、利益输送等不规范情况,打消投融双方的顾虑,促进资金加速向新质生产力流动。
对科技企业而言,科创可转债不仅是融资工具,还是对接资本市场的“预备役”。多家拟申报企业表示,发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规范、治理结构优化要求,相当于为未来IPO进行“全真模拟”。“我们不仅看中科创可转债降成本作用,更把这次申报发行看做未来在资本市场IPO的试炼。”一位拟申报科创可转债的科技型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