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业绩继续承压,新CEO近期称当前调改阶段的重点是“健康”。
10月30日晚间,永辉超市(601933.SH)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86亿元,同比下滑25.55%。归母净亏损达4.6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5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超三成。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424.34亿元,同比下滑22.21%,归母净亏损为7.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0.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超8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近七成,至11.4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永辉超市第三季度营收连续四年下滑,前三季度营收连续三年下滑。近两年来亏损持续扩大。


对于营收下滑,财报指出,一方面零售行业竞争激烈,部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消费者对购物体验、商品品质等要求更高,公司客流、客单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另一方面,公司主动进行门店优化调改,在对潜力门店进行关店改造的同时淘汰关闭了部分尾部门店,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公司同店销售及门店数量均有所下滑。
对于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等下降,财报指出,主要是受到营收和毛利率下滑的影响,三季度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属于转型过程中的短期影响。
当前,中国零售商超行业处于“集体转型期”。永辉超市仍处于调改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此前永辉就在公告中介绍,称门店调改需经历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人员技能爬坡等大量必要过程。闭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费用。
不过,永辉方面6月时曾指出,预计还需要一到两个季度将走出改革深水区。近日,永辉超市CEO、全国调改负责人王守诚也表态称,永辉超市从高质量横向调改进入了精细化深度升级,当前调改阶段的重点是“健康”,通过对存量门店的主动优化,以及调改门店的纵深运营,双管齐下,筑牢长期向好的健康根基。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永辉超市已开业450家门店,第三季度在全国新开2家门店,新签约3家门店。自2024年5月启动胖东来模式调改以来,截至三季度末,永辉超市已完成222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形成规模效应。
据记者了解,随着首批上市的大单品获得市场验证,改革成效显现。在主动优化存量门店并聚焦核心调改门店后,前三季度永辉累计同店销售额已恢复正增长。今年10月,王守诚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品质增长的带动下,永辉超市调改店客流平均增长80%,60%以上进入稳定期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越过去5年最高值。
当晚永辉超市发布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第三季度,公司关闭处置门店产生的损失金额为6.12亿元(未经审计),截至目前,部分门店关闭事宜正在处理中。 此前,永辉超市预计在2026年春节前将突破300家。永辉超市的终极目标是在2026年6月前,完成全部门店的调改工作。同时,闭店工作也将基本结束。
“现在,我觉得永辉不会再犯错了,我们已经走过一次了,现在叶总(叶国富)把永辉又拉过来了。”在10月的发布会演讲上,王守诚提及,“十年前的永辉蓬勃发展,利润也不错,随后开始了疯狂拓展,引入狼性文化,一度觉得自己很强,是零售之王。而十年前到现在,山姆不断提升会员体验并上涨了会员费,胖东来则聚焦服务。未来,永辉将坚定向山姆、胖东来的长期主义看齐。”
去年9月,名创优品拟62.7亿元拿下三成股权入主永辉超市,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合计持有永辉超市股份29.40%,拟变更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为加快公司改革转型步伐,永辉此前拟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统领公司改革转型工作,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为名创优品集团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
30日晚,永辉发布公告称,上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公司报送的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募集说明书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符合法定形式,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尚需经上交所审核通过,并获得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
不久前永辉超市对募集资金规模进行了缩减。9月1日,永辉发布公告称,结合公司调改门店近期经营业绩,综合考虑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拟调减募集资金规模,将使用募集资金进行调改的门店数由298家调整至216家,剩余门店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调改。拟将募集资金总金额从不超过39.92亿元调减至不超过31.14亿元。
据大智慧VIP,截至10月30日收盘,永辉超市(601933.SH)报4.64元/股,跌1.07%。年初至今跌26.81%。自去年9月23日公告名创优品拟入股永辉超市成第一大股东后,永辉超市股价至今已涨超1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