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31日(记者王晨)10月30日晚间,招商证券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提高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的议案》,同意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人民币增至2500亿元人民币。
此次招商证券单次上调幅度高达1000亿元,这一调整力度不仅创下年内券商两融规模单次扩容纪录,更折射出当前市场信用交易需求的旺盛程度。
据财联社记者梳理,招商证券已是2025年第五家上调两融及相关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的券商,此前山西证券、兴业证券、华林证券、浙商证券已先后上调,覆盖头部、中型及中小券商全梯队。值得注意的是,华林证券在半年内两度提额,更在提额不久后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对两融业务“限流”。
券商集体提额的背后,是两融业务持续火热的现实。自8月5日两融余额首次站上2万亿元后,已连续56个交易日站稳该关口,打破2015年的历史纪录;9月新开户数飙至20.54万户,较去年同期激增288%;三季度券商两融规模普遍增长20%-35%,部分区域券商增幅近四成。
一边是投资者咨询量、开户量同步飙升,一边是华林证券、国金证券紧急上调保证金比例“限流”,A股两融业务的市场热度,正以多维度信号持续释放。
招商证券上调两融规模上限1000亿
10月30日晚间,头部券商招商证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提高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的议案》,决定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人民币大幅提升至2500亿元人民币,单次上调幅度高达1000亿元,这一调整力度在年内券商两融规模调整中尤为突出。
据招商证券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906.00亿元,市场份额4.90%,维持担保比例为304.76%,上半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23.38亿元。若按30%的增速来看,招商证券当前融资融券余额可能已超1200亿。
记者从招商证券相关人士了解到,近期A股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攀升,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需求显著增长,公司此次大幅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核心是为了更好匹配市场端旺盛需求,避免额度不足制约客户交易。结合当前两融余额增长趋势,这一调整也能为业务持续扩张预留空间,在保障利息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为投资者提供更充足的信用支持以把握市场机遇。
至少五家券商年内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5年内至少已有招商证券、浙商证券、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至少五家券商先后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这其中既有头部券商,也有中小券商。
9月24日,浙商证券公告显示,董事会全票通过决议,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原先的400亿元大幅上调至500亿元。
9月9日,华林证券公告显示,董事会同意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80亿元。这并不是华林证券首次上调,公司曾在3月29日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62亿元。短短几个月时间,公司再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幅度达18亿元。
5月1日,兴业证券公告,董事会通过调整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进一步完善公司信用业务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
4月26日,山西证券曾在审议通过信用业务使用自有资金最大规模不超过110亿元。其中融资融券业务最大规模不超过100亿元;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最大规模不超过10亿元。而在此前山西证券信用业务上限为100亿,两融上限80亿,股票质押上限20亿。
华林证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市场行情向好,融资融券市场规模快速上涨,各券商的规模都有增加,华林融资业务客户需求明显增加,公司此次调整正是为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多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主要是基于市场火热的两融业务需求,公司可能将授权两融业务更多额度,满足投资者的融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提升自身业务收入。
两融业务有多火?五大现象直观呈现
一是A股两融余额持续创新高。从时间维度来看,自今年8月5日首次站上2万亿元台阶后,A股两融余额已实现连续56个交易日站稳这一关键水平,打破了2015年市场曾创下的连续30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的历史纪录。自9月1日起,两融余额便开启了“每日一历史新高”的节奏。
二是两融新开户数持续创新高。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市场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创本年度最高,环比8月(18.30万户)增长12.24%,同比去年9月(5.29万户)增长288%。截至9月末,市场融资融券账户总数已达1529万户。从年内趋势看,两融开户数呈逐步攀升态势。1月仅7.41万户,8月增至18.30万户,9月进一步突破20万户,投资者参与热情持续升温。
三是券商三季度两融业务规模高增近三成,多家提额应对。财联社记者多方调研发现,三季度不同规模券商的两融业务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增幅普遍集中在20%-35%区间,部分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区域中型券商发力更猛,部分融资余额增幅达三四成,一些中小券商也保持约20%的稳健增长。面对市场旺盛的融资需求,五家券商年内出手上调规模上限。
四是投资者两融业务咨询量显著攀升。财联社记者还从多家券商营业部从业人员处了解到,近期客户咨询量明显增多,两融业务咨询量与实际开通量同步攀升,是客户咨询焦点之一。如何融资、如何划转股票作为担保品、如何还款、如何转出两融账户资金、维持担保比例等问题均是客户较为关心的。
五是两家券商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限流。华林证券9月底发布公告称,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将调整至100%,该调整已于2025年10月13日起正式生效。一个多月前,国金证券宣布将除北交所以外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调至100%。两家券商先后的“限流”措施,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市场融资需求的火热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