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早盘,氢能源概念股集体异动。截至发稿,科新机电涨超10%,龙蟠科技、海马汽车涨停,昇辉科技、东方精工涨超9%,金龙汽车、天赐材料、信宇人、天沃科技、联美控股、天合光能、福田汽车、永安行等涨超5%。

消息面上,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此外,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氢能和核聚变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新能源领域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而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氢能凭借其清洁性、高效性和广泛适用性,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落地。氢能源并非新事物,但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氢能与核聚变能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赛道,意味着该领域将在规划、资金、政策、科研支持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同时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能源向高效、零碳能源体系转型的方向。
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氢能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氢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让市场对氢气的需求持续攀升。
《2025—2030年中国氢能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氢气年产量已达3650万吨,稳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氢气需求总量约为3342万吨,供需基本保持平衡。
在“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氢能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5%;到2060年,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占比提升至20%,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指出,在氢能方面,该项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绿氢制备、储运材料、燃料电池系统等环节实现突破,交通、钢铁、化工等行业已出现明确应用场景。未来十年,工业替代、交通动力、能源存储等核心应用场景预计将有望加速落地,从局部示范走向区域普及,带动全产业链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成为新能源体系的重要补充。
A股方面,氢能源概念股合计超200只,当前相关公司2025年三季报均已披露完毕。其中,前三季度业绩向好的有137只,占比超55%。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最高的是氢能源概念股北京科锐,同比增长1417.63%;其次是天沃科技,同比增长950.20%。此外,中复神鹰、四川金顶、科力远等前三季度净利润也均同比增长超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