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助推了亚洲股市在今年跑赢全球,而这场热潮也在重塑该地区的市场格局,并令基金经理们疲于应对……
近年来,美国股市集中度过高的担忧早已广为人知——当前科技“七巨头”中哪怕只计算六家,也已占据标普500指数30%以上的权重,尤其是英伟达的市值在短短两年内从1万亿美元飙升至5万亿美元。这令许多人不免担忧,若此轮涨势突然逆转,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而类似的高集中度风险,眼下在部分亚洲市场同样突出:仅台积电一家公司就占据了中国台湾加权指数近45%的权重,是十年前的三倍。韩国KOSPI指数则已形成双寡头格局,存储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合计占比高达30%。
科技股在亚洲基准指数中日益加深的主导地位,已不可避免地开始颠覆许多传统的投资策略。不少指数基金为保持同步,正被迫增加科技股配置;而那些受限于单股持仓上限的基金,则正开始难以匹配由少数芯片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主导的指数巨幅回报。
Vantage Markets分析师Hebe Chen指出:“随着资金流日益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高集中度已模糊了被动与主动投资的界限。由于多元化参与渠道减少,未来AI动能的任何停滞都可能引发整个地区市场的超额调整。”
亚洲市场高集中度现象加剧
亚洲芯片制造商的市值在今年可以说纷纷迎来了大幅飙升,其中台积电在7月市值就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投资者追逐那些超大规模企业AI支出浪潮的受益企业,推动MSCI亚太指数今年迄今累计上涨了26%,有望创下八年来最大涨幅,跑赢标普500指数。
近期,亚太地区AI供应链主要企业的最新财报,显然进一步助长了市场对长期需求趋势的乐观预期。此类利好消息引发的股价持续飙升表明,市场集中度可能将继续呈滚雪球式增长。
“科技股在指数中占比高且持续攀升是个问题,因为(追踪)基准指数的投资者不得不增加对极少数集中股票的配置,这反过来又推高了(科技股)股价和在指数中的权重,”瑞银集团亚洲科技高级股票顾问Vey-Sern Ling表示,“这已形成了一种负面循环——不断推高着热门股的估值。”
对受托投资特定市场的机构而言,问题尤为突出。“单一地区基准指数的高度集中化,使投资韩国、中国台湾等单一地区指数的基金变得更具挑战性,”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表示。
即使过往科技股占比不高的那些市场,似乎也正受到波及。日本芯片测试设备制造商爱德万测试和软银集团目前已跃居日经225指数权重最大的成分股,两只股票各自占比均突破10%——根据日经指数的编制规则,单一个股权重过高可能会触发调整机制,比如强制降低其权重,这可能导致指数基金被动卖出部分股票。
今年早些时候,台达电泰国子公司泰达电股价由于市值暴涨,也触发了泰国证交所的交易限制——把泰达电股票排除在信用额度之外。
根据泰国证交所文件,这些限制属于第一级市场监控措施,将实施至10月30日。排除在信用额度之外意味券商计算客户所有类型帐户信用额度时,不得把泰达电股票当成担保。
与此同时,范围更广的区域交易也变得充满挑战。花旗集团数据显示,MSCI亚太(除日本以外)指数前五大成分股当前占该指数的总权重已达29%,逼近2019年以来峰值。分析师Yue Hin Pong等人在本月报告中指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与台积电等股票的多头拥挤程度最高。

一些指数提供商已采取措施帮助投资者应对这些问题。富时罗素已对部分指数的权重设定了上限,而MSCI和标普全球则开始提供关键指数设权重上限的替代性版本。
高集中度引发投资转变
对于受欧洲规则约束的那些主动型基金而言,10%的单只股票持仓上限无疑是一大障碍。台积电在MSCI亚太(除日本外)指数中的占比去年就已突破这一门槛,并进一步攀升至了12%以上。
“我们长期看好台积电,但现在10%的持仓限制了我们维持完全超配的能力,”位于苏黎世的GAM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Jian Shi Cortesi表示。我们已将部分投资转向其他拥有类似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例如腾讯和工业富联。
安本投资基金经理Xin-Yao Ng则指出,对于受10%持仓限制的账户,“我们倾向于寻找价值链中与台积电最接近的股票”,例如日月光投控(ASE TechnologyHolding)、鸿海精密、致茂电子(Chroma ATE Inc)和环球晶圆(Globalwafers Co)。
当然,尽管市场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基金经理的工作难度,但这些亚洲科技巨头涨幅的绝对值依然可观。台积电今年迄今已上涨40%,而SK海力士更是飙升超过220%。有鉴于许多美国科技巨头仍计划继续加大对科技硬件的投入,这可能会继续推动这轮AI浪潮下科技股的上涨行情。
“尽管存在短期回调风险,但我们接触到的股票投资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是一个持续多年的主题,”美国银行亚太区股票策略主管Winnie Wu表示。
她指出,虽然科技股在MSCI中国台湾地区指数中占比超过80%,在MSCI韩国指数中占比接近一半,但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市场更加多元化,因此它们受人工智能或科技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Winnie Wu表示,“中国市场尤其能提供多元化配置优势——可作为对冲美国股市及人工智能周期相关风险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