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沈寅飞)北起内蒙古,南至广西,多地电力企业躬身实践,构建低碳零碳、智慧高效的供电新示范,并依托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助力用户实现清洁用能,共绘绿色低碳发展新图景。
在内蒙古,作为国家电网系统内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试点,国网蒙东电力绿色智慧办公园区项目已于近日正式投运。项目依托“房间级+园区级”双重建设体系,提升园区能效与智慧化管理水平。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精准部署智能开关、智能插座、节能灯具,并配套安装人体感知设备与末端温控面板,通过设备联动,实现照明“人走灯熄”、空调按需调节,显著降低了建筑运行能耗。针对生产试验综合用房,项目安装了分布式屋顶光伏、BIPV光伏玻璃、垂直轴风机及储能系统,并同步搭建园区碳管理体系,打造绿色属性与智慧功能深度融合的新型建筑样板。

图为国网蒙东电力生产试验综合用房屋顶光伏(受访单位供图)
同时,该项目在园区配套建设了光伏车棚、多类型充电桩及交直流配电微电网,构建起风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也为直流配电网技术研究提供了实体化科研平台。截至目前,项目新增绿电装机容量895.76千瓦,预计年发电量约110.189万千瓦时。
“该项目集智慧后勤、能效管理、风光储充集成智能交直流微电网、科研试验平台于一体,打造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绿色低碳、科研赋能的现代化办公园区。”国网蒙东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副总经理王冠一说。
下一步,国网蒙东电力将重点推动“国网蒙东电力生产实训综合用房”“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运检综合用房”等综合能效项目建设,为蒙东地区办公园区低碳转型提供实践标准与路径参考。
南方电网以旗下供电所为抓手,积极打造零碳、近零碳示范标杆。南方电网广西桂林阳朔供电局兴坪供电所是一家基于碳流分析的“风光储直柔充”零碳供电所,旨在通过“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控制,结合碳流分析系统、新型低碳零碳装备等手段,实现供电所碳管理、碳中和。
兴坪供电所通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设备、V2G充电桩、改造后的照明和空调等直流用电设备协同运行,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用与调节;项目配置的低压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依托两级直流母线,通过两台50千瓦柔性双向变换器,实现两个台区能量互济,提升供电可靠性;能量监控管理系统通过集中管控与负荷调控提高用能效率;碳流计算与评估分析系统则为降碳改造和零碳目标提供支持。
南方电网广西梧州供电局以塘步供电所为样板,探索近零碳供电所模式。通过安装39.44kWp屋顶光伏、215kWh储能系统和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实现了绿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年发电量约3.77万千瓦时,覆盖了供电所大部分用电需求。改造后,供电所年节约电费约2.5万元,充电桩年创收近5万元,降碳增效成果显著。
电力企业在探索自身低碳转型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园区、企业、学校等电力用户的低碳化改造进程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山东,位于临沂综合保税区的格力智造产业园内,电器生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园区内建设的5.96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于今年2月竣工并网,年发电量706万千瓦时。在光伏项目并网过程中,国网临沂供电公司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资源初步评估、投资收益初步测算等专项咨询服务;在项目并网后化身“电管家”,为企业提供能效分析、用能指导等精准化用电服务,为产业园打造绿电园区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则走进校园,以“空气源热泵+绿电”组合模式服务校园电气化建设,目前已在任城区完成18所学校的空气源热泵项目改造。空气源热泵技术污染少、能效高,配合智能调控,较集中供暖、传统空调节能60%以上。这一模式的推广,有力推动了当地校园用能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参与调研:梁晓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