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3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实施意见》作为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

李成钢介绍,《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问题,制定了针对性举措,共包括四个方面: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

绿色贸易为中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供重要支撑
李成钢表示,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光伏产品已经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万辆;铁道电力机车、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口也保持着强劲增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节能环保家电、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这些都表明,绿色贸易为中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李成钢表示,展望未来,商务部将继续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绿色贸易服务全球的能力,与全球更好分享绿色低碳成果。
此外,在推动外贸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向哪转、怎么转”的现实困惑。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表示,商务部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帮助企业扫清这些障碍,提升他们的绿色竞争力。主要包括:“优服务”,加强外贸企业能力建设;“搭平台”,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树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地关注中小外贸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王志华说。
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把推行绿色设计、普及绿色制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成效来看,截至2024年底,累计创建了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了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2025年度的国家绿色工厂遴选和培育工作正在进行,到明年会有更多企业迈入绿色工厂行列。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点线面”结合,打造绿色产业生态,为拓展绿色贸易夯实产业基础。
王鹏介绍,一是“源头”上推行绿色设计。应用轻量化、无害化、长寿命、易回收的绿色设计理念,重点面向电子、汽车等一些行业开发推广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装备等绿色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
二是“点”上建设绿色工厂。发挥绿色工厂在绿色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加快从标杆引领向更大规模的推广转变,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三是“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大型企业发挥龙头牵引作用,通过绿色采购等倾斜政策支持,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的比重,带动整个链条绿色转型。
四是“面”上发展绿色园区。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同时要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近年来,碳排放认证与评价、碳市场与碳金融等新兴服务业,逐步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对重构全球生产和消费网络,推动国际经贸高质量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部门主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

王信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支持绿色服务贸易发展:一是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物流运维、碳排放认证和评价、废旧资源回收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因为轻资产企业没有太多可以抵押的资产,所以降低它们的融资门槛,有助于帮助它们获得融资。
三是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以金融业双向开放,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此外,王信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继续完善可持续金融标准,进一步修订《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强化政策激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符合绿色贸易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多针对性金融服务,为绿色贸易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制度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国焕新在会上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支持外贸企业绿色发展。

一是协同推进。围绕各行业绿色发展的需求,选定优先领域和重点区域,有序扩展认证范围,推动认证从产品向产业链、供应链拓展,坚持行业与区域并行推进,有效拓展绿色产品供给。
二是强化监管。联合相关部门修订发布《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建立严格透明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措施,规范和净化绿色认证市场秩序,促进绿色贸易健康发展。
三是宣传推广。加大宣贯力度,营造更好的绿色消费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大绿色产品认证的推广应用。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遵循国际规则,积极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和中国绿色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