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10月28日,沪指盘中一度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10月29日,沪指收盘站上4000点上方。综合市场表现与驱动逻辑来看,本轮行情的核心动力已悄然转变,新质生产力取代传统动能,成为引领市场走向的“新引擎”。

来源:Wind
拉长时间线来看,从去年“924”行情至今,A股市场整体震荡上行。10月28日,沪指盘中一举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并于29日收于4000点上方,引领A股正式进入新一轮估值重塑期。
从经济端看,2023年以来,消费复苏、制造业PMI持续回升,特别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企业营收增速显著跑赢传统行业,为市场提供了业绩支撑;从政策层面看,不仅有降准降息释放的流动性宽松信号,也有针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的专项扶持政策,叠加资本市场注册制深化带来的市场活力提升,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信心;从产业维度看,以AI、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落地,催生出一批具备高成长属性的企业,成为拉动指数上行的“主力军”;从资金面看,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规模创近3年新高,同时公募基金科技主题产品募集热度回升,场内成交量连续多日突破万亿元,形成内外资共同做多的格局。
回顾历史上的4000点行情,前两次行情,指数上涨主要依赖金融、地产、周期等“旧动能”,例如2015年券商板块涨幅超200%,钢铁、煤炭等周期股贡献了近40%的指数增量;而本次行情中,科技板块贡献了沪指超过一半的涨幅。从市场结构看,沪指成分股中,科技类企业数量较2015年增长4倍,权重占比从不足5%提升至17%,这种底层成分的变化,意味着市场已经从“依赖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旧增长模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新增长逻辑,“新质生产力”主导市场的格局已基本成形。东吴证券认为,本轮行情的核心支撑,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发展范式革新,其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内核,契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全球市场环境下,中美关系缓和预期是行情修复向好的基石。本轮行情的特点在于科技引领主线。今年下半年以来,科技、半导体行业为代表的AI硬件端的火爆行情直接带动股市冲高。AI应用端的互联网巨头也成为了本轮牛市高度关注的标的。展望后市,短期来看,政策红利仍在释放窗口,央行流动性支持与证监会改革举措形成共振,叠加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提升。中期而言,在基本面改善和政策利好推动下,市场运行中枢有望稳步上移。
站在当前市场展望后市,一方面需要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顺周期、消费等低估值板块作为适当防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