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31 16:04:02 股吧网页版
天合光能三季报与储能大单齐发,储能能否成光伏行业破局路径?
来源:华夏时报网


K图 688599_0

  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将“光伏+储能”一体化布局视为应对行业“内卷”和利润下滑的重要战略方向。

  10月30日晚,天合光能在发布2025年三季报的同时,还发布了一份《关于签订储能销售合同的自愿性披露公告》(下称“自愿性披露公告”)。该自愿性披露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天合储能近日与欧洲区域客户签订了超1GWh的储能产品销售合同,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公告似乎对冲了公司三季报亏损带来的不利影响,截至10月31日中午,天合光能股价上涨4.66%。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至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0GW以上,为行业提供明确政策托底。在这样的背景下,储能正在成为光伏行业寻求破局的主要路径。

  储能大单与三季报同时发布

  10月30日晚,天合光能发布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70亿元,同比减少2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1亿元。公告显示,其业绩变动主要系报告期内受产业链供需失衡、光伏产品市场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影响,组件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不过,公司第三季度的营收与利润情况较之前已出现好转迹象。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14亿元,同比减少6.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3亿元,单季度亏损幅度收窄。另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8.55亿元,保持正向。根据公开信息,天合光能还在10月实施回购5704万元。

  而在2025年三季报发布的同时,公司还发布了一份《关于签订储能销售合同的自愿性披露公告》。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控股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的通知,天合储能近日与欧洲区域客户签订了超1GWh的储能产品销售合同。该项目采用的Elementa2 Pro产品为公司新一代柔性储能电池舱,场站能量密度提升12%;搭载AI智能液冷,实现舱内温差≤2.5,荣获行业首款UL Vmark验证;同时采用风液混动技术和长寿命电芯能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

  “本次合同的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具体影响情况需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天合光能在公告中表示。

  这不是天合光能首次披露其在储能方面的进展。今年9月11日,天合光能就曾发布公告,宣布天合储能于近日分别与中国、拉美、亚太三大区域的三家客户签订了合计2.48GWh的储能产品销售合同。“天合储能2025年出货目标为8—10GWh,目前海外在手订单超10GWh,2026年预计出货量将增长50%以上,储能业务高速增长,对天合光能业绩构成有力支撑。”天合光能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储能成光伏行业破局路径

  储能正在成为光伏行业寻求破局的主要路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至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0GW以上,为行业提供明确政策托底。同时,储能系统成本大幅下降(如2h锂电储能系统价格较2023年下降64%)及电力市场化交易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储能的经济性。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发展迅猛,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占比已接近60%。传统火电调频已难以满足需求,风电光伏虽具备一定调频能力但不够,借助储能以构网模式运行可大幅提升调频能力。目前业界达成共识,先进的构网储能技术、提升风电光伏自身构网能力以及储能作为构网主力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向。”北方工业大学储能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李建林表示。

  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光伏企业已经借助储能赛道摆脱困境。阿特斯凭借大型储能的先发优势,2025年前三季度大型储能产品出货量达5.8GWh,同比增长32%,并在南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成功落地光储一体化项目,其储能业务成为利润核心引擎。阳光电源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发货量同比增长70%,海外发货占比提升至83%。天合光能也是光伏企业中较早进入储能赛道的。天合储能早在2015年就已经成立,公司储能舱及系统销售已覆盖中国、欧洲、亚太、北美、中东非、拉美六大区域市场。

  此外,目前的光伏组件巨头里,晶科能源2025年推出“蓝鲸SunTera G3”储能系统,适配海外市场。隆基绿能青岛储能基地投产,HPBC组件与储能协同布局,聚焦工商业光储一体化。晶澳科技通过合资公司“晶澳储能”切入储能赛道,主推“DeepBlue 4.0 Pro”光储系统。通威股份依托硅料成本优势,布局“硅料-组件-储能”全产业链。

  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7月31日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