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5丽泽法务论坛在北京市丰台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聚焦法治前沿推动国际法商融合新发展”为主题,紧扣“法商融合”,突出“成果展示”,聚焦“前沿议题”,强化“区域协同”。论坛期间,全市首个出海综合服务港建设启动、中国贸促会建设行业调解中心丰台办公室揭牌、低空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成立等一系列重要成果集中亮相,为丰台法务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法务区建设提质增效
近年来,丰台区持续推动法律服务与金融生态深度融合,加快法律科技落地应用,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实现“法务区”与“商务区”功能叠加,法治软实力正成为区域发展的硬支撑。
“丰台区始终将法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法务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法商融合、促进区域协同等领域打造示范标杆、形成辐射效应。”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在致辞中表示,丰台将继续秉持国际视野,坚持高标定位,以法兴商、以商促法,以服务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加快汇聚高端法商要素、提升综合服务能级、强化国际品牌塑造,为丰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据悉,目前丰台法务区已构建起多层次的法治生态体系。全域法务区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北京国际商事法庭法官工作站等12个高能级平台落地运行。搭建“京津冀法商会客厅”,京津冀法律服务协同发展中心成员单位扩展至24家,举办京津冀金融法治协同研讨会,构建异地阅卷、互联网阅卷和现场阅卷“三位一体”服务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机制。在涉外法律服务方面,探索搭建全市首个护航企业出海实训平台,构建企业“抱团出海”全链条服务生态。目前已在中东、东南亚和香港设立12家“丰台园企业出海服务站”,实现24小时跨境金融服务和1小时法律服务响应。
多项法治领域创新成果集中发布
论坛现场,围绕涉外法治、司法与纠纷化解、知识产权与产业服务等领域,一批法治建设成果集中亮相。
例如,在涉外法治与科技赋能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发布涉外法治大模型2.0,融合法学理论与前沿技术,新增智能法务平台、教学实训平台等6项子产品,可全面服务企业出海及涉外法治科研教育;中关村丰台园同步启动企业出海综合服务港建设,依托丰台法务区优势,助力形成“央企引领、中小企业跟进”的协同出海格局,完善海外服务体系。
在司法与纠纷化解方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构建“一评估三优化五专业”审理机制,截至目前已审结涉“一带一路”案件700余件,推动30余件重点工程纠纷实质化解。
在知识产权与产业服务方面,成立北京丽泽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服务丰台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核心产业;低空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揭牌,为低空技术产业企业提供专业知识产权服务。
同时,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起步区建设也全面启动。作为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的起步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论坛上,丰台区助力示范区建设的系列新政集中发布,从多维度为区域发展筑牢法治根基。其中,《丰台区法治助企白名单制度》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和快速响应机制,切实为白名单企业减负担、降风险、赋动能,提供精准化法治化支撑。
同时,丰台区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专业支撑”的共建模式。此前成立的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丽泽企业法务联盟,已吸引百余家企业加入,10家企业代表在论坛上集中亮相,既展现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也让法治服务更精准对接企业经营中的合规、涉外交易等实际需求。
下一步,丰台法务区还将在便利高效开展专业化审判,打造国际商事调解高地,聚集优质法务资源,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系统梳理整合优质国际法商资源,升级法律服务平台,为起步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到2027年,丽泽金融商务区将建设成为首都法商融合发展示范区、金融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先行区、京津冀法务协同发展样板区。
随后举行的五大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为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如“‘双循环’中的税收法治发展”分论坛聚焦法治与税收在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意义;“涉外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探讨全球化背景中的法治思维;“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分论坛关注法治如何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表示,中国行为法学会愿与丰台区一道,以“从‘枫桥经验’到‘丰台经验’”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聚焦数字经济风险防控、企业海外利益保护、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等重点领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为区域发展提供精准法治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