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芯片涨价风暴与非洲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正让这位“非洲之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境。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素有“非洲手机之王”称号,这家业务遍及非洲、南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中国手机厂商,在2025年10月28日交出了一份令人担忧的三季报成绩单。
今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营业收入为495.4亿元,同比下降3.3%;归母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下降44.9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下降46.71%。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2.6%至204.7亿元,但净利润反而下降11.1%至9.35亿元。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揭示出传音控股正面临严重的盈利困境。
利润暴跌背后
从三季度报告的具体数据看,传音控股的盈利能力正在快速削弱。前三季度毛利率约19.5%,较去年同期的21.6%下降约2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滑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暴跌44.97%,这一跌幅远超营收3.33%的降幅。更值得警惕的是,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6.71%,降幅甚至超过归母净利润,这表明公司主业盈利能力正在下滑。
加权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骤降至10.48%,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0个百分点,股东回报率大幅缩水。每股收益1.88元,同比减少45.66%。
从单季度表现看,第三季度营收增长22.6%,但净利润下降11.06%。不过,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8.34亿元,同比小幅上升1.6%,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可能略有回暖。
从费用结构看,前三季度销售费用38.82亿元,同比增长4.17%;管理费用13.06亿元,同比下降2.52%;研发费用21.39亿元,同比大增17.26%,占营收比例从去年的3.56%提升至4.32%。研发投入的增加长期来看利好公司发展,但在当前盈利承压的背景下,短期内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非洲护城河遭受冲击
传音控股素有“非洲手机之王”之称。根据IDC数据,从2020年到2024年,传音在非洲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5年时间超过40%,排名非洲第一。
然而,这一市场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第二季度,传音控股虽仍以970万部的出货量、51%的市场份额位居非洲市场首位,但增长率仅为6%,低于整个市场7%的增幅。
相比之下,同期小米同比增长32%;荣耀更是以161%的同比增速跻身前五。OPPO虽下滑11%,但正在重组并加大在埃及等市场的投入。
“对超低价智能手机的需求正在重塑非洲市场,100美元以下机型在第二季度激增38%,并自2023年以来持续拉低平均售价。”有市场分析师如此表示。
在巴基斯坦,传音智能手机市占率超过40%,排名第一;在孟加拉国,市占率达29.2%,同样位居榜首。这些成绩背后,是传音凭借高性价比产品抢占市场的战略。
然而,这种市场策略正面临严峻挑战。有手机产业链人士指出,“尽管份额仍是第一,但传音已陷入‘保份额’还是‘保利润’的两难困局。为了守住市场,它不得不让渡利润空间,领先优势正被一点点削弱。”
存储芯片涨价的冲击
全球存储芯片涨价风暴,成为挤压传音利润的关键因素。根据行业数据,主流DDR4内存条价格涨幅超过100%,从去年低点的200多元飙升至突破500元。
存储成本上升对中低端产品的影响尤为显著。今年发布的几款低端机型均采用了LPDDR4X分离式方案,成本上升给这些产品的利润空间带来了巨大挤压。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四季度整体一般型DRAM价格将单季度增长8%~13%;NAND Flash第四季各类产品合约价将全面上涨,平均涨幅达5%~10%。这一波存储涨价行情或将持续至年底。
涨价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浪潮催生的高阶存储需求与海外巨头战略性产能转移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原厂将产能加速转向DDR5、HBM等高利润产品,传统DDR4及更早期的利基型存储产品出现阶段性供给缺口。
据Counterpoint硬件成本拆解报告,存储芯片在中低端手机成本中占比约15%~25%。大幅涨价直接侵蚀了传音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
押注中高端与多元化
面对存储涨价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传音控股正加速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强化中高端产品布局与OS生态协同。
公司在财报中表示,“公司未来将持续推进手机业务稳健拓展,强化中高端产品突破。加大研发投入,在影像、AI、充电等技术维度打造核心产品差异化能力。”
在AI领域,传音已与阿里云达成合作,PHANTOM V Fold2已预装通义干问AI助手,并已在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市场开始出货。公司还与Google合作推出AI OS,当前主要战略也倾向于借用第三方成熟AI能力,有利于应用侧快速落地。
除了产品升级,传音同样致力于构建自己的商业生态。公司基于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了传音OS,并围绕系统构建了包括应用商店、广告分发平台、手机管家等自研应用矩阵。
在多元化方面,传音控股正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在新兴市场开展了数码配件、家用电器等扩品类业务以及提供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但从财务表现看,这些新业务的贡献较小。2025年上半年,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5.32亿元,在290.77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不足2%。
高管降薪与股东减持
在业绩表现不佳之际,传音控股的董监高薪酬大幅缩水。2024年,董监高薪酬总额3903.38万元,不算独立董事,与2023年相比,净减少超2000万元。
其中,公司董事严孟2024年薪酬411.50万元,较2023年的1507.40万元减少1095.90万元。董事、副总经理张祺薪酬减少761.48万元,董事长、总经理竺兆江薪酬784.31万元,较上年减薪468.45万元。
除了高管降薪外,传音投资以81.81元/股转让2281万股,占总股本2%,套现18.66亿元。而去年5月下旬,传音投资曾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减持了1%的股份。
相比2024年5月125.55元/股的减持价格,9月的减持股价大幅折让34.8%。两年两次减持合计套现近29亿元。
股东户数也在增加。截至2025年9月30日,传音控股股东户数为2.56万户,较6月30日增加3115.0户,增幅13.86%;户均持股数量由5.08万股下降至4.46万股,户均持股市值为419.91万元。
应收账款与存货双高
截至今年9月末,传音控股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82.83%。
此外,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也值得关注。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达到92.97亿元,较上年度末的86.63亿元增长了7.32%。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存货规模的增长,意味着产品周转速度放缓或面临一定的库存积压压力。
财报在风险因素中也坦言,“消费电子行业产品生命周期通常较短,若未来不能有效地实施库存管理,导致原材料积压、受损,或产品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风险。”
除了应收账款和存货问题,传音控股还面临专利纠纷风险。公开信息显示,高通、诺基亚等公司在印度、德国等地发起专利诉讼,可能影响传音控股在关键市场的运营,并增加许可成本。
2024年7月,高通在印度起诉传音控股,提出专利侵权指控,但2025年1月17日报道显示,公司与高通在印度的专利纠纷已撤回。这一进展可能为公司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减轻了一定压力。
面对当前的挑战,资本市场对传音控股的看法出现分歧。从行业周期角度看,存储价格的波动是半导体行业的常态。
从长期来看,新兴市场仍然是传音控股故事的核心。相比中国、欧美等成熟市场,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与拉美等国家的智能机渗透率仍处低位,叠加人口红利与区域经济复苏,有望延续对基础型智能终端的增量需求。
据GSMA 2025年10月发布的报告,2023-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智能手机渗透率将由55%增长至86%。基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数量为12.42亿,智能手机增量可达3.85亿部。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传音控股穿越当前风暴提供了长期支撑。
截至10月30日收盘,传音控股股价报收77.78元/股,较年内高点110.25元/股已下跌超过30%,与历史峰值163.93元/股相比,跌幅更已超过50%。公司总市值目前已回落至约856亿元,较其1800亿元的高光时刻已然蒸发近千亿元。
全球化的浪潮,从来没有单向的流动;供应链的波动,也从未如此致命。存储涨价风暴终将过去,但传音控股的故事,揭示了曾经的 “非洲手机之王”面临的新挑战。(《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